——成都市對口援助我州十縣紀實(上)

龍泉驛區赴甘孜縣支教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余應瓊 攝
甘孜縣援藏干部人才下鄉估測青稞產量。
由成都高新區援建的甘孜州德格縣“格薩爾展覽館”項目進入全面施工,建成后將成為德格文化旅游的門戶和窗口;在成都市武侯區的援助下,白玉縣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增收;在爐霍,日處理6000噸的現代化自來水廠已經完工,能滿足1.5萬人的用水需求;在色達,溫江區組織實施的“雛鷹”培育工程,讓農牧民子女有機會免費在溫江上學……這樣的高新速度、武侯模式、錦江經驗、溫江做法,如同烙印一般,讓甘孜與成都有了更多的交集和交融。
89項規劃編制,297個援建項目,5.23億元到位援助資金,779名援藏干部,700多個日日夜夜……也許在許多人眼里,這僅僅是一組簡單的數據,而實際上,這些都是2012年——2014年成都市對口援藏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1成都做法
■ 張守帥 程援
進一步完善以干部援藏為核心,輔之經濟援藏、科技援藏、人才與教育援藏相結合的援藏格局和工作機制。加快構建市、縣、鄉三級援藏整體聯動機制,以科學規劃為先導,統籌安排資金、物資、人才保障,創新探索“剛性動態”人才選派機制,建立完善督查考核和激勵評價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了對口援藏工作。
機制 三級聯動
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第一輪五年(2012—2016年)對口支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定由成都、攀枝花、瀘州、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等7個省內發達市對口支援省內20個藏區縣。作為首位城市,成都市經濟最發達的10個區縣承擔起了對口支援甘孜州10個最困難縣的任務,占全省援藏任務的一半。
援建甘孜,關系到四川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成都秉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與擔當意識,迅速行動,高效推進。圍繞“打牢基礎、夯實基層、增強藏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援藏目標,市委多次組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對口援藏工作,成立了對口援藏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了《成都市對口支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方案》。
成都市委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實事,求實效。特別是以真關心、真幫助之態度去解決援藏遇到的問題,把藏區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去辦”。
成都與甘孜州府所在地相距近500公里,海拔相差2000米,而甘孜州的10個受援縣與成都相距更遠、落差更大,平均海拔3091米,平均距離成都768公里。要使援藏工作“不岔氣”、“不缺氧”,必須有“領導有力、高效有序”的機制作為保障。“三級聯動”援藏模式形成:市級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區縣發揮主體作用、工作向鄉鎮延伸。即,強化市級統籌協調機制,建立督查考核、資金管理和輿論宣傳的制度保障體系;突出援助區縣主體作用,明確界定各區縣在資金、人才、項目援助的主體責任,建立援受雙方黨政一把手定期對接制度;創建鄉鎮結對幫扶援藏機制,各援助區縣組織所屬鄉鎮、部門與受援縣鄉鎮、部門開展結對幫扶。
規劃 因地制宜
凝聚愛心的錢,如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一部好的規劃,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綱領,也是城市建設的依據,更是城市競爭的資本。實施科學援建,必須規劃先行。成都市10個區縣立足于四川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目標任務,立足于甘孜州現實需求,編制完善了《對口援藏五年規劃(2012—2016)》,并根據援藏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援建目標以及安排的重大項目,發揮成都市多年來城市規劃工作的優勢,幫助受援縣完成了2012-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城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大領域89個分類規劃,使援藏工作得到具體落實。各地主動幫助受援方編制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和特色產業發展分類規劃15項。針對性制定的《對口援藏五年規劃(2012-2016)》,確保了對口援藏各項投資概算方法科學合理,時序安排可行,具備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并于2013年順利通過省上評審。
保障 足額高效
對口援助,資金保障是前提。成都市切實保障對口資金的足額到位,10個區縣按照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5%的標準,將6.54億元援助資金足額列入預算,目前已劃入共管賬戶5.23億元,使用3.33億元。此外,成都市主動作為,擴大對口援藏的增量,額外投入援助資金8940萬元。在援藏項目方面,成都市確定了五年共建297個援藏項目的目標,計劃投入資金12.52億元,目前開工項目253個,完工113個,分別占全省的62.8%、59.8%。
成都市創新了人才選派機制。采取“安排1個未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區(市)縣協助1個區縣開展干部人才援藏工作”的“1+1”干部人才選派方式,從全市區(市)縣選派國土、規劃、建設、農業、教育、衛生等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支援藏區。為滿足受援方對干部人才的迫切需求,成都市實施“工作小分隊”制度,根據藏區階段性工作的需要,派出短期臨時性援藏人才150批次559人次,滿足受援方對干部人才和重要工作的短期迫切需求。
考核 全域覆蓋
成都市堅持將對口援藏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目標考評體系,把這項任務納入到對10個區縣和市級成員單位的年度目標績效考評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市委、市政府每兩年一次評選對口援藏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領導班子考核、干部人才晉職晉級、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實現了“市級部門+區縣”援藏目標督查全覆蓋,建立“援受雙方+干部人才+資金+項目”有機結合的“援藏項目指揮部”模式,從機制上切實保障援藏任務按期高效完成。
健全對口援藏工作信息通報、統計監測、考核評估、輿論宣傳等制度,定期組成項目督查工作組,深入甘孜州督促檢查援藏項目進展情況。同時建立援藏干部人才日常考核、聯合考察、交心談心、管理服務、提拔任用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干部激勵、履職盡責、發揮作用的完備機制,激發了廣大援藏干部人才干事創業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