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冉 川報記者 陳建兵
11月23日下午,住在臨時安置點的塔公鄉塔克村村民村之志瑪遠遠就看到一個熟悉身影,她忙讓家人去旁邊帳篷喊出另外8戶村民:“親戚羅讓降央來了。”
“沒想到,第一個來看我們的親戚,卻不是血緣上的親戚。”志瑪拉著降央的手說。她不知道,50歲左右的降央自從地震發生后已很久沒有休息了。作為塔公鄉一名有著30年工齡的老干部,在震后第一時間他就趕赴自己包村所在地日沙五村,之后,又折返到距鄉政府20多公里的塔克村,看望他在州委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結對認親中結成的“親戚”。“全州各級4000名干部全部放棄周末休息投入到抗震搶險第一線。”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說。
地震剛完,鄉干部就進戶幫忙
23日,干部在地震中幫助群眾的故事,在受災群眾安置點成為美談。土登呷讓為我們講述了他家的事。
因為類風濕造成走路不便,地震剛“晃完”不久,鄉干部澤仁降措就騎著摩托第一時間趕到土登呷讓家,扶起行動不方便的他撤離到安全地帶,還為他家搭好政府發放的救災帳篷。“家里的房子在地震中損壞很嚴重,如果沒及時撤出來,不曉得會不會受傷。”土登呷讓說。
讓土登呷讓一家更為感動的是,當得知他家沒多少生活用品時,澤仁降措又從自己包里拿出500塊錢買來生活必需品和糧油,讓他們一家人可以放心住在安置帳篷里。“地震發生后,干部幫助群眾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家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懷每一位鄉親。”在災區一線忙碌的甘孜州委常委、康定縣委書記唐強說,共產黨員就是抗震救災的主心骨。
“奶茶黨員”請鄉親喝奶茶
黨員們的一舉一動也打動著群眾。赤乃就是其中一位。
23日,在塔公鄉江巴村公路旁,兩排藍色帳篷前炊煙繚繞,已經在救災帳篷里住了一夜的16戶村民三三兩兩圍坐在臨時搭起的火塘旁。很多藏族村民手里端的不是酥油茶,而是一杯杯奶茶。“這些全是我們‘奶茶黨員赤乃’為大家提供的,他是黨員,地震后想到的都是大家。”喝著熱騰騰的奶茶,村民告訴記者,地震后,大家全部搬進政府搭建的救災帳篷里,“不敢去家里取東西。”
這時,共產黨員赤乃站了出來。他幫助村民盡可能從原來的住房里搬出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資。“他家在公路旁有個小賣部,但他自家的貨物一件都沒去救,而是幫大家搬鋪蓋等。”村民們說,23日清晨,當大家都從帳篷里出來時,赤乃又發現大家不敢回家取酥油。沒有酥油茶喝,他就跑進自家有些危險的小賣部里把奶茶搬了出來,于是這個安置點的村民們有了可口的奶茶。
災難面前,黨員干部沒有豪言壯語,但都做到了挺身而出。村民們說,“一看就知道哪些是我們村的黨員,那些最忙的!”
“盒飯娃娃”送出感恩的心
給人鼓舞的還有地震災區的一朵朵“感恩小花”。
23日下午1點,在塔公鄉木雅祖慶學校安置點上,一個藏族男孩正在一個個帳篷間穿梭——為大家送盒飯。男孩叫吾吉貢布,是木雅祖慶學校2年級學生。地震發生當晚他住進了政府搭建的救災帳篷,“一晚上都沒有害怕,因為很溫暖,有那么多叔叔阿姨陪伴。”
23日一早,吾吉貢布和同學們就吃到了抗震救災的黨員干部為他們送來的熱騰騰的饅頭。“看見那么多叔叔阿姨在為我們忙,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吾吉貢布約了幾名同學到指揮部附近的帳篷,幫忙為參加搶險救災的叔叔阿姨送盒飯。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們“盒飯娃娃”。拿到“盒飯娃娃”送來的盒飯,參加搶險救災的工作人員很感動:小朋友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大家更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負組織和群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