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甘孜日報》編輯部日志 康定地震前三天

《北京青年報》    2014年12月04日

文/周君
  11月22日
  2014年11月22日16時55分,記者正在家里一邊擺弄手機一邊欣賞音樂,突然,一陣劇烈的搖晃襲來,緊接著只見墻上的裝飾物紛紛墜落,音箱也左右搖擺起來,“地震了!”搖晃結束后,記者立即抓起相機就往外跑。
  此時的康定城區里,不少街道邊都聚滿了人群,而更多的人正在趕往城區的開闊地帶。在將軍橋一帶,安雀寺外的小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標注有“臨時避難場所”的情歌廣場一帶,數以萬計的市民已經集聚在廣場;州群藝館外的街道也成了臨時避難場所。
  盡管市民紛紛聚在街面上,但整個城區的交通秩序基本正常,公交車、出租車等車輛都在正常運行,街頭已有不少交警在維持秩序。通訊基本正常,沒有出現停水停電的情況,街上的商店基本都在正常營業。
  入夜的康定城區夜間溫度已經降至0℃,市民的情緒也已經漸漸恢復了平靜,雖然偶爾還會感覺到余震,但大多數人已經相繼回到家中。此時的報社里燈火通明,同事們正在緊張忙碌地工作,部分同事已趕赴震中塔公采訪。他們發回消息說,寒冬高原,夜色漆黑,寒氣逼人,冷風陣陣打在臉上,人在戶外站不了多久就不禁渾身打戰。但因為應急救援得力,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夜得到了保障。
  11月23日
  在塔公鄉甲巴村木雅祖慶小學,因校園受損嚴重連夜全部安全轉移的2000師生,吃上了災后第一頓早餐,救援人員為孩子們端上了熱騰騰的饅頭和奶茶。
  新都橋醫院,院長王俊正忙著為學生檢查傷情,說及藥品保障問題,他表示將統一調配感冒應急藥品,確保藥品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預防學生感冒。
  在受災最嚴重的康定縣塔公鄉多拉村,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已經在這里開展工作,在指揮部一側的民政物資發放點,許多救災專用帳篷已經送到,同時還配有棉被、棉衣等御寒物資,民政工作人員正在清點卡車運來的方便面、火腿腸。
  除此之外,在甘孜州委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結對認親中結成的“親戚”們也紛紛趕往災區看望。塔公鄉一名有著30年工齡的老干部羅讓降央在震后第一時間就趕赴自己包村所在地日沙五村, 之后,又折返到距鄉政府20多公里的塔克村看望自己在臨時安置點的“親戚”塔公鄉塔克村村民志瑪。
  11月25日
  早上的康定城異常寒冷,但記者已經趕赴甘孜州醫院和康定機場,因為當天要將一名在地震中受重傷的群眾吳茂清轉運至成都華西醫院救治。為確保轉運安全,醫院和航空公司專門為傷員制定了轉運方案,主治醫生和重癥監護室的護士將全程陪同。
  距離22日發生的地震已經3天了,很多志愿者也加入了救援中,在甘孜州醫院,8名藏漢雙語志愿者承擔了患者及其家屬與醫護人員溝通交流的職責,協助醫院、患者家屬及學生教師有序參與陪護;在救災物資募集點,應急志愿者服務隊頂著寒風向過往群眾募捐;還有來自河北省邢臺縣58歲的李英俊老人在災區支起了免費義務車輛維修點……大家都在努力,為了共同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
  一切情緒似乎都已經平靜,直到這一天的23時50分,原本已經安靜的小城再次進入了喧囂,就在二十幾分鐘前,這座睡夢中的小城再次被地震搖醒。5.8級地震的發生讓城里的人們已無法入睡,盡管在22日的地震后,僅截至22日22時00分就已發生余震108次,很多市民都做好了預防余震的準備,不過那些余震最大的不過才3.3級,這一次比預想的震級高太多。
  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心連心,手牽手,不論什么樣的大災大難我們都能面對和克服。
  • 上一篇:甘孜藏區首條超高壓、重冰區同塔雙回線路投運使用
  • 下一篇:甘孜州“結對認親”推進群眾工作 大災面前彰顯黨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