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唱響高原法治和諧音

《甘孜日報》    2015年03月12日

——2014年我州依法治州亮點多
     ■ 實習記者 吳遠勝
     陽光透過薄霧,為初春的高原鑲上了一道淡淡的金邊,在鄉城縣青麥鄉木差村高山牦牛養殖基地內,村民利用休息時間,圍攏在一起認真地聽著法律明白人帶來的法律幽默小故事。一邊是牛兒偶爾發出的叫聲,一邊是村民聽到高興時發出的笑聲,巧妙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廣袤的原野上。這一場景,只是我州“依法治州”建設的一個縮影。
     回望2014年,我州通過“依法治州”建設,實現依法執政能力進一步提高,地方性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權力運行進一步規范,法律實施機制進一步健全,監督問責體系進一步完備,公民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形成了尚法守制、公正高效、文明理性、安定有序的發展局面。
     平臺交叉 倡導全民學法
    “草原防火方面的,我最想了解,幫我報一下。”在爐霍縣宜木鄉章達村,記者看見村民正在為自己需要學習的法律規范進行報名。這樣的情景,記者在走訪康定、白玉、鄉城等縣時也同樣出現。
   為了滿足農牧民群眾對法律規范的需要,讓全民學法貼心,我州讓學法活動圍著群眾轉。在充分尊重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群眾對法律的不同需求,編制內容豐富、分門別類的普法“菜單”,供群眾選擇。
    為營造全民學法的良好氛圍,我州還遴選了352名藏漢雙語工作人員,組建20個“法律七進”服務團,深入寺廟、學校、鄉村(社區)、機關、企業等開展法治服務工作。
    另外,我州還借助“結對認親”活動,讓干部在看望“親戚”的時候,進行法律宣傳,并大力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做到法律入戶全覆蓋。
    “我們家親戚就經常到家里來講解最新政策,讓我心里頭隨時都亮堂堂的。”一談起干部結對親戚面對面開展法律服務,家住康定縣爐城鎮大風灣村的村民萬蘭英高興地說。
    同時,我州還充分發揮“短信、微信平臺、QQ群、微博”等現代媒體作用,積極推廣手機微信學法、官方微博、“每周一法”等法治宣傳手段,開通普法微博、普法網站5個,發送普法短信87349條。
    針對部分群眾文化程度不高和未成年人理解力不強等問題,我州還圖文并茂的制作了學法幽默小故事,并開辟了《洛登學法》動漫板塊。康定縣的李琳小朋友就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自己最喜歡看洛登哥哥講法,好懂!
    為營造全民學法的濃厚氛圍,我州組織專家學者編寫通俗易懂的法治宣傳標語,在交通要道、縣城廣場、牧民定居點等人員集中地,以標語橫幅、展板、廣告牌、電子屏幕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全面學法。與此同時,還組織5.1萬名干部群眾參加2014年四川省“依法治省”專題知識競賽。
    對于全民學法的效果如何?記者在康定城區進行了隨機調查,從結果來看,市民普遍表示,在掌握了相關法律法規后,辦事比以前方便多了。
    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政府
   “原來辦理程序是這樣的。”在白玉縣建設鎮群眾工作站,麻通村的村民友珍正在向工作人員咨詢民政醫療救助事宜。見到記者的到來,友珍高興地說,工作人員太熱情了,不僅耐心地為自己解答申請辦理的程序,還熱情幫忙填寫申請和審批表。
    記者在現場看到,《服務承諾》、《工作責任》、《限時辦結》等制度在墻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加珍告訴記者,為了減少辦理差錯,該鎮還建立了業務辦理情況跟蹤管理機制,對每項業務實行責任掛鉤管理。
    2014年,我州在推進“依法治州”建設中,進一步加快政府服務職能轉變,切實規范了決策程序,堅持科學立法,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五項法定程序,嚴格規范性文件管理,開展社會專項整治,穩步推進“行權平臺”和電子政務大廳建設,簡化了繁瑣的行政審批環節,進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能力。
    在行走基層中,記者發現由于簡化了行政審批環節,公開了政府業務辦結跟蹤監管機制,強化了“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和“一事一議”制度,我州依法行政更加完善,群眾滿意度大幅度提高。
    “我們在這里投資不僅環境很好,而且各項審批環節也非常簡化”。甘孜縣川西摩托車技術推廣服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投資審批的時候,沒有太繁瑣的程序,工作人員的服務實在是太周到了。
     為了更好方便廣大農牧民群眾辦理各項事務,引進商業投資,我州堅持發揮法律在市場經濟中的引導、調節、促進、規范和保障作用,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據了解,在2014年,我州進一步明晰權力清單,清理審核44個州級部門(單位)行政權力事項5635項,縣級行政權力平均3089項,取消和調整43項行政審批項目。
    同樣,為了推進“依法治州”建設更上一個臺階,我州以“法治網格化”管理為契機,開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創建活動,并推薦州人大機關、州政務中心、康定縣、甘孜縣昔色鄉為省級依法行政創建示范機關(單位)、縣、鄉。
    重心前移 嚴格公正司法
    “我們在辦理每一件案件的時候,都要深入到案發現場對案件進行反復求證,確保辦理案件零差錯。”見到記者時,鄉城縣法院院長梁勤正安排對一起婚姻糾紛案件進行開庭審理。
    “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多次調解,但雙方還是未和好如初。”梁勤說,在開庭審理后,我們會第一時間把相關庭審情況進行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在“依法治州”建設中,我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成立了案件管轄制度改革、涉訴信訪改革等10余個司法改革專題小組,以推進陽光透明司法為抓手,穩步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執行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
    同時,我州還完善了特約檢察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并推行了公檢法司互聯網門戶網站建設,健全完善向當事人、群眾、新聞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公開告知制度。
    “有了這些公開透明的制度后,我們老百姓心里更踏實了。”記者在鄉城采訪期間,群眾普遍反映都很滿意。
    為了使得司法程序不出錯,全力保障群眾根本利益。我州還建立了錯案責任查究、信訪案件辦理情況報告通報等制度,嚴格執行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申訴等環節辦案程序,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我州在嚴格公正司法的同時,還把重心前移,針對土地征用、涉法涉訴、勞動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非法集資等重點領域的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問題,深入基層一線,掛牌巡回督辦,積極推行“紅袖套”工程,采取送法進百村萬戶、以案析法、現身說法、法律援助等形式,把法律送到群眾家門口,并針對案件辦理情況,開展相應司法救助活動。
    “ 實在太感謝了,在這緊要關頭,給我送來了救助款。”當家住瀘定興隆鎮村民羅洪彬領到3400元司法救助款的時候,高興地說,法院不僅積極幫自己打官司,還考慮被執行人無法立即支付賠償費用,在嚴寒中給自己送來了溫暖。

 
  • 上一篇:我州加快推進康定地震災后重建
  • 下一篇:我州舉辦“3·11”生態日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