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選給了我機會,讓我從工勤人員走上了鄉鎮領導崗位,有了更多為群眾辦事的機會。”瀘定縣冷磧鎮副鎮長鄧軍每談到自己如何進入公務員隊伍,總是充滿感慨。
從工勤人員到副鎮長,鄧軍的變化源自2012年全州統籌公選鄉鎮副職。公務員總量少、干部儲備不足,一方面,人難選、選人難問題十分突出,如何選好干部配強班子一直是全州各級組織部門頭疼的問題,而另一方面,由于受體制機制和身份限制,一些優秀的事業單位干部、工勤人員等體制外人員無論能力多強,干得多好,都無法進入公務員隊伍,造成人才浪費。怎樣打破體制壁壘、身份限制,把各方面優秀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讓各方面人才的活力得到競相迸發,聚集起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的更大力量?一直是全州組織人事部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州注重從源頭上抓起,打破體制壁壘、破除身份限制,掃除身份障礙,暢通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渠道,不斷優化公務員隊伍,拓寬了選人用人視野。
2012年6月,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州委組織部向州委常委會提交了面向“大學生村干部”、退伍軍人、村(社區)“兩委”負責人、工勤人員、專業技術人才五類等體制外人員統籌公選鄉鎮副職的建議。州委常委會一致通過了州委組織部的建議方案,由此拉開了向體制外人員統籌公選鄉鎮副職序幕。當年就由州委組織部統籌18個縣公開選拔鄉鎮副職78名,2013年再度公選鄉鎮副職96名。和鄧軍一樣,全州一批優秀“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村(社區)“兩委”負責人、工勤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國有企業人員通過統籌公選,從3258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由此走上鄉鎮領導崗位。
“鄧軍在冷磧鎮分管交通、環保、電力等工作,牽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協調工作,角色轉變快,工作成績明顯。”這是當地干部給鄧軍的評價。打破身份限制、打破行業限制、打破觀念限制,讓各方面的人才都擁有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的機會,推動體制內外各類人才有序流動,既解決了鄉鎮領導干部不好選、配不強的突出問題,又激發了各類人才建設大美甘孜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了我州選人用人的一種新風向。
如果說統籌公選鄉鎮副職是加強全州基層領導力量建設的重要措施,那么大力引進和選拔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企事業優秀干部進入縣級領導班子,則是全州加強藏區執政骨干力量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長期以來,我州黨政干部隊伍結構單一,懂專業、懂技術的干部少之又少。如何將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汲納到縣級領導班子,不斷優化縣級領導班子結構,是甘孜州著力破解的又一難題。
顏磊,北京大學在職研究生,2011年4月,還在全國百強國際旅行社——四川省成都中國青年旅行社工作,任副總經理。由于熟悉旅游工作,而我州急需旅游專業人才,顏磊被州委組織部相中,經州委常委會研究,當月被任命為國家級4A景區海螺溝區管理局副局長,成為近年來我州第一個從州外國有企業引進的專業人才。在大膽引才的同時,州委還注重大膽使用,因為業績突出,2011年11月,顏磊調任康定縣副縣長,2012年7月,擢任康定縣委常委,分管旅游、發改、規劃、環保等工作。從一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到一名縣處級行政干部,從經濟發達的成都平原到落后封閉的甘孜藏區,顏磊體會深切:“甘孜藏區缺乏旅游規劃方面的專業人才,這幾年,我一直參與海螺溝景區、康定縣旅游規劃工作,雖然藏區工作比內地辛苦,但我覺得在這里充分發揮了專業特長。藏區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惜才愛才,我覺得自己到藏區的選擇是值得的。”
2011年以來,全州共提拔各類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事業干部25名進縣級領導班子,平均每年4—5名,占每年提拔使用縣級干部的10%左右。這些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企事業干部進入,大幅度調整了縣級班子結構,改變了干部選配以行政干部為主的單一模式,縣級班子整體活力和整體功能明顯提升。
此外,我州還注重拓寬公務員考錄渠道,加大從村“兩委”負責人、基層服務人員、優秀工人農民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定向招考鄉鎮公務員力度。2011年以來,全州從村“兩委”負責人、基層服務人員考錄公務員350名,其中從優秀工人農民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考錄7名;從“9+3”學生中考錄公務員96名;面向基層服務人員考錄選調生9名;今年還從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985”高校選調急需緊缺專業優秀大學畢業生9名,基層公務員隊伍來源更加廣泛,結構不斷優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關鍵在干部,核心在選好配強各級領導班子,重點在優化各級領導班子結構。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全州穩定發展民生的實際需要,在切實加強本地干部選拔使用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校州合作、省州合作,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每年從清華大學、廣東、省級機關和省內先進縣市,引進一大批優秀干部人才到我州各級班子掛職,以外力催生內力,進一步提升我州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執政能力。”州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州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