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四川省第七屆勞模、道孚林業局局長龍波

龍波在調查森林資源。
■ 本網記者 文/圖
2003年5月,龍波從新龍林業局調任道孚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這個新的工作單位,迎接他的是大額拖欠離退休人員工資、醫療費用,機構臃腫,職工多崗位少,紀律渙散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龍波一上任就深入基層,找各級管理人員、黨員和職工聽取意見,深挖問題根源,找準病癥所在,迅速明確的提出了“三個滿意三個不滿意”的人員管理和工作要求:局、場兩級的決策只要絕大多數職工贊同,就滿意,反之不滿意;管理人員在解決處理問題上只要維護國家、企業、廣大職工利益,就滿意,反之不滿意;管理人員辦事高效,熱情接待職工群眾,就滿意,反之不滿意。接著,他大刀闊斧的在企業內部實施改革,改掉企業自身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運行機制和自身的痼疾,改掉企業職工安于現狀的思想和慵懶情緒,讓企業脫胎換骨、輕裝上陣,開創森工企業新的發展天地。
天保工程之初,森工企業生產時期遺留下來的“債務大、底子薄、人員多”的歷史問題日趨突顯,面對發展后勁不足的逆境,他強頂壓力,從壓縮非生產費用支出和強化內部管理入手,撤銷了森工生產時期設立的汽車隊、新都公司、企業在外采購站等附屬機構,調減非生產人員;規范車輛維修、公務接待程序,實行定點車輛維修,公務接待定標準、定人員、定費用,落實事前申報制度;依法處置了 “貢嘎山號”旅游船,解散了“重慶三峽森林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協調與企業合資籌辦的四川省佛都水泥廠股份,在深入分析認清該廠經營管理不善,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的實際情況后,他提出“協調合作、減債降負,保全資產、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實行了租賃經營。采取多種方式,積極協調廠債權方的銜接聯系,保證廠租賃經營的正常生產,通過債務買斷的方式降低債務8000余萬元;對企業占50%資產的道孚縣鮮水河電廠經營管理工作,在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將企業所持資產委托給合資方經營,安置23名職工交由合資方代管,實施委托經營,由合資方獨立承擔電廠設備保養維修費用,為電力改制打下了基礎。
他始終把創新機制、建立適應企業管理的經營體制作為改革的重點,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強化企業用工、人事、分配改革和完善管理辦法為重點,穩步實施“一剝二退三分流”和“三改一加強”等改革。按照上級政策規定,本著平等協商的原則,將企業所辦職工醫院、子弟學校和林區公安分局等社會職能移交地方政府,53名社會性人員剝離企業到地方行政事業單位;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則,實施富余職工一次性分流有償安置,深入開展思想宣傳動員,鼓勵職工走向社會自謀職業。多方自籌資金給予鼓勵,盡力為分流人員走向社會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平穩有償安置了富余職工421人;建立了涵蓋企業天保工程、資金管理、勞動人事、安全生產、產業發展等全方位的41個內部管理制度,使工程建設和企業管理更加規范有序;推進用工制度改革,建立績效與薪酬掛鉤的工資分配制度,實行全員合同化管理的新型用工制度,建立了以全員勞動合同制為主體、上崗靈活的用工制度,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一年一聘、競聘擇優上崗的管理機制。
龍波說:“我們森工人吃住在深山,工作在密林,城市熱鬧的生活遠離我們,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是我們奢侈的向往,但我們生活工作得很充實,很滿足,這是因為我們森工人肩上承擔著一項責任,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是國家把數百萬畝林地交給我們,我們得把它看護好。” 在保護好全局天保工程區316.2萬畝森林資源的同時,在天保工程一期組織實施人工造林16.7萬畝,封山育林46.4萬畝。天保工程建設二期至今,組織實施森林撫育8.7萬畝。
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讓職工更加富裕,他開始了企業轉型發展的探索和新征程。龍波說:“森工企業改革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沒有一條現成的路可走,所以,改革必須緊密聯系企業實際,逐步探索,走出一條企業自身科學發展的路子。”通過2007年以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準確定位符合企業轉型發展實際的目標:著力打造“藏鄉珍品”、“雪域森林”品牌和“綠源農畜”、“雪域園林”公司平臺,實現“百畝種苗建設、千頭藏香豬養殖、萬斤林下山珍加工、十萬斤綠色蔬菜種植、百萬產業利潤、千萬企業總值”的目標。把目光投向了更廣、更寬的森林食品開發和造林工程建設市場。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和45畝高山園林綠化樹種試驗園區,培訓綠化樹種40余種;長白豬和藏香豬養殖初具規模,現已達到年出欄300頭以上,自主摸索出了仔豬繁育程序,實現了自繁自育。特別是在2014年,他及時分析掌握市場需求信息,培育俄色茶種苗40畝,今年實現種苗銷售收入200余萬元。
龍波始終堅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著力傳承和發揚森工文化,積極籌建“森工博物館”,收集森工生產時期生產機具、文化宣傳器具、生活用品等已多達數百件,建成了“局史館”;加大企業宣傳力度,努力提升企業形象,加強了同省林業宣傳中心、林業信息中心、甘孜日報社等單位的聯系,幫助企業培訓寫作宣傳人才,通過掛崗學習、參加培訓等,使企業現有的宣傳人員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龍波深知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森工企業轉型發展緊缺的是人才,為此,他提出了“請進來”“送出去”同步實施的人才培養機制,并親力親為。與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和成都大學生物研究學院等6家單位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達成了林業科技、森林食品加工、人才培訓等合作協議。每3個月為一批次,分批把管理人員、技能人才送到合作單位跟班學習財務會計、園林花卉、林業技術、文秘寫作等,為企業發展奠定了科技和人才支撐基礎;鼓勵職工在職參加各大專院校自修和函授等專業知識學習、參加國家和省州縣舉辦的各種專業技能大賽,對完成學業獲得畢業證書和競賽獲得名次的職工,企業都給予一次性獎勵。
回報社會聚人心。如何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實惠,龍波堅持每年要為地方群眾辦幾件實事,從而形成了企業回報社會的長效機制。2006年,企業了解到各鄉中心小學缺乏音樂器材的情況后,立即籌集資金購買了30臺腳踏風琴贈送給各鄉中心學校。2011年初,企業籌資8萬余元,援建了木茹鄉中心學校給水工程,解決了該校全體師生的飲水問題。2012年,州委作出了“舉全州之力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的決定,龍波在與林區8戶群眾結對認親,結對幫扶孤兒2名,定點聯系一座寺廟的同時,千方百計擠資金,購買水泥等建材,支助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當地群眾房屋多是以木材為主,消防安全隱患突出的實際,力所能及的為5個重點鄉、村贈送了消防抽水機;為鞏固基層基礎建設,把結對村“兩委”建設納入局屬黨支部建設一并考慮,并從日常工作經費上予以支助。去年該局以林產品集約化加工為龍頭,發動林區群眾采摘野生菌、俄色茶、養殖藏香豬等共計支出70余萬元。
12年來,道孚林業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根本轉變,外部發展環境和諧穩定,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績,職工的工資待遇年年提升。但龍波卻已是兩鬢斑白,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責任,凝聚起了全局干部職工建設生態林業、發展林業產業的強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