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上半年全州經濟大盤點

《甘孜日報》    2015年07月27日

    甘孜縣河壩村新村建設。資料圖片
    ■ 本網記者 袁飛 文/圖
    備受關注的全州經濟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53億元,增長6.3%,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州其他熱點經濟數據也新鮮出爐,給全州人民交了一份“經濟答卷”。
    7月20日,記者從全州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53億元,增長6.3%,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8億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3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元,增長15.2%;全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3.43億元,增長29%。
    應該說,這份成績單很有“含金量”,尤其是在全國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難能可貴。今年以來,全州上下緊緊圍繞“統籌聯動、穩中求進、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堅持“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發展戰略,以全域旅游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強力推進“三化”互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州經濟發展保持平穩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快、快中見好、好中有憂的態勢。
    “穩”在何處——
    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提升  
    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促發展,貴在辯證看待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堅持圍繞主要矛盾攻堅克難補短板,精準分析,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今年來,州委、州政府加快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加快經濟發展的思路更加辯證準確,駕馭復雜局面和經濟發展的能力更加堅強有力。
    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把??偭?、保速度作為首要任務,把穩就業、穩效益、穩收入作為根本目標,推動全域旅游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改善民生四個輪子一起轉,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場“無形之手”,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局面。
    經濟增長趨穩,穩在何處?
    一是農業穩,全州高原特色農牧業呈現穩步發展態勢。據統計,全州夏糧產量達到25276噸,增長0.87%,實現連續增長;二是居民收入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3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元,增長15.2%;三是消費市場穩,全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8億元,增長7.3%;四是價格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
    經濟增長6.3%,這樣的速度快不快?
    縱向比較,相對于前幾年來說,我州經濟增速呈回落態勢,但經濟增速回落幅度收窄,穩定在合理區間,且緩中趨穩、穩中在進、穩中在升。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25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26.87億元,增長4.4%;第三產業增加值37.41億元,增長8.8%。
    橫向比較,我州經濟增長穩中向快,但與全省其他20個市州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繼續處于墊底地位。
    我州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制定的各項戰略部署,鉚足干勁、主動作為,狠抓政策落地、落實,全力以赴為我州改革發展付出諸多探索勇氣和實踐汗水。
    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單可以說明,不以焦慮心態保增長,而用辯證思維攻堅克難穩經濟,我州更加清醒地知道勁往何處使。
    “好”在何處——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經濟發展不僅要“快”,更要“好”。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化危為機,歸根到底要靠創新,要靠轉方式調結構。上半年,我州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出現新的積極變化。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社會大局穩定。
    農業調出新變化。在夏糧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大力實施草原生態保護,減緩畜草矛盾,實現草畜平穩,出欄各類牲畜13.12萬頭(只),增長3.6%;肉類總產量0.78萬噸,增長3.9%;牛奶產量3.24萬噸,增長2%;農林牧漁業生產增勢平穩,保持穩步增長。
    工業闖出新天地。全州工業實現增加值17.90億元,增長4%,同比回升13.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4.21億元,增長2.4%,增速同比回升15個百分點。
    服務業跑出“加速度”。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7.41億元,增長8.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8.3%。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3.38億元、0.73億元和4.95億元。
    全域旅游耀眼奪目。全州接待游客392.5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1、30.23%。其中,旅游外匯收入582.82萬美元,同比增16.59%,門票收入2263.94萬元,增長16.45%。
    財政金融穩步增長。全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3.43億元,增長29%。稅收收入對全州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3.7%。全州存貸款余額739.08億元,增長12.5%。
    民生得到極大改善。全州城鎮新增就業4174人,同比略增4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7.88萬人,同比增加0.2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23%。
    “憂”在何處——
    形勢嚴峻投資增長乏力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穩增長面臨較大的短期壓力,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州上半年經濟取得喜人成績,欣喜之時,更要以發展的眼光正視經濟運行中的“憂”——傳統支柱產業支撐不足。電力企業扣除新增企業的拉動,同比下降3.2%;礦產企業同比僅增長3.6%。上規模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只有6家。
    投資增長乏力。上半年,全州全社會投資181.16億元,同比下降3.7%。從產業投資看,呈現“一升二降”的態勢。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52億元,同比增長122.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19.87億元,同比下降6.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6.77億元,同比下降3%。從主體結構看,呈現“一升二降”的態勢。全州國有經濟投資135.24億元,同比下降15.5%;港澳臺商投資0.13億元,同比下降48.0%;民間投資45.79億元,同比增長64.8%。
    總的來看,全州經濟運行平穩,但與全省比較,主要指標增速仍偏低。GDP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5.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省市州是唯一的負增長,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4.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0.6個百分點。全州工業生產運行形勢嚴峻、投資增長乏力、消費增速回落、財政收入結構不佳,縣域經濟發展差異化明顯,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壓力依然較大。
    新常態下,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穩增長、促改革重擔在肩,促發展、惠民生任務沉甸甸,時不我待。
    如何為我州經濟再加把火、調整好下半程的奔跑節奏?
    從長遠看,盡管我州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挑戰,但下半年發展環境和條件明顯向好。應該相信,我州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從容應對各種挑戰,保持經濟持續向好增長。
    跑贏下半場,滿滿的信心與底氣不僅來自上半年全州經濟良好局面激發的干事創業熱情,更來自影響我州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正在加快聚集。
    “統籌聯動、穩中求進、加快發展”,依舊是下半年我州的首要任務。只要我們倍加珍惜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頂住壓力、保持定力、加倍努力、精準發力,就一定能再創佳績,再譜新篇。
    
 
  • 上一篇:州地稅局重學習加強黨性修養
  • 下一篇:稻城縣被表彰為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