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警官兵在抗震救災中搬運生活物資。
■ 曾鵬 文/圖
“八一”前夕,武警甘孜森林支隊迎來了一撥來自石渠、雅江、道孚、鄉城、康定等地的特殊客人。他們在“八一”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帶來了受支隊官兵支助的236戶牧民和190余名貧困學生對支隊官兵的深情厚誼和真摯祝福。
支隊組建之初,黨委一班人看到不少藏族牧民和困難群眾的孩子因生活貧困而輟學,就向全體官兵發出倡議:“視駐地為故鄉”,“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水”,把節省下的津貼工資幫助貧困牧民改善生活條件和資助輟學兒童重返校園。
2012年,支隊派專人驅車到石渠89戶“親戚”家中,邊察訪民情邊為“親戚”義務體檢,并送去了大米、清油、面粉等生活物品和常用藥品。查訪過程中,支隊發現,他們的貧窮落后除了自然條件的限制,還來自于閉塞的信息。
找到癥結后,支隊走村串戶宣講黨的富民政策,活用糧食直補資金幫助89戶牧民試種良種青稞、油菜和白菌,徹底改變了他們經濟上過分依賴放牧的現狀。僅2013年一年,每戶牧民收入就增加近3000元。與此同時,支隊還為俄多馬鄉政府和學校購置了辦公電腦和體育用品。
這一切,被牧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打心眼里感謝官兵給他們生產生活帶來的改變。每逢官兵來到石渠,他們都會自發的在村口列隊迎接他們心中的“尼瑪瑪若”(藏語意為紅太陽)。
和石渠89戶牧民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雅江、道孚、鄉城、康定4個縣(市)的147戶農牧民,他們經歷著和石渠牧民類似卻又不盡相同的故事。
2014年1月9日,因感染肺炎轉院州醫院的鄉城小姑娘康珠沒有想到,住院不到兩天,奮戰在滅火第一線的甘孜森林支隊“親戚”就帶著牛奶、水果等營養品第一時間到州醫院看望慰問她,并送去了1000元慰問金。
同年9月,在“康定—新都橋”高原野外拉練的支隊官兵途經呷巴鄉休整時發現,呷巴鄉小學的學習生活環境非常艱苦,不少官兵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罐頭、壓縮干糧送給他們。部隊拉練一線指揮部也從伴隨保障給養中調出大米700余斤、罐頭6件送到學校。支隊長及政委當即承諾,明年將從經費中擠出一部分錢幫助學校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今年年初,支隊早早把此項工作列入部隊擁政愛民十件實事之一進行謀劃,并根據學校教學需要提前聯系電腦商家預先安裝好所需軟件,以保證物資到位后能夠立即投入使用。今年5月12日,支隊官兵如約來到康定縣呷巴鄉小學,為去年野外拉練中結緣的貧困藏區小學生送上了25臺電腦和8臺電視,幫助128名學生改善了學習生活環境。
“魚水情潤千山秀,雙擁花開高原紅”,康巴高原升起的“紅太陽”將永遠照耀這方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