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州委改革辦)我州著力破解公共資源交易“暗規、暗箱、暗腐”難題,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土地礦產權出(轉)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交易機制改革,強化“陽光交易”。上半年,交易平臺共辦理各類交易項目204個,成效總額21.24億元,為業主節約資金5.92億元,同時也實現了財政增收節支,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搭建管理平臺,整合交易職能。成立甘孜州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和交易中心,建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和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制定出臺《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土地礦產權出(轉)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相關交易事項全部集中歸并進入中心,實現交易“封閉運行”到“開放運行”,進一步強化了交易平臺的職能和作用。
規范工作流程,強化內部制衡。按交易流程“節點”設置交易受理、組織、評審、監督、信息技術等科室,實現內部分權制衡;制定出臺《甘孜州公共資源進場交易操作規程(試行)》,按項目受理、組織開標、專家評標、現場監督、政府采購等流程,分別制定了《工作規范》,繪制了《流程圖》。對參與交易的各環節工作人員、中介代理機構、投標人、項目業主實行責任清單管理,明確工作規則,做到程序環環相扣,操作規范有序,有效防止了人為失誤和“地下交易”。
創新科技支撐,交易運行“E網”。 努力破解政府采購“高價”和“低效率”問題,搭建“互聯網+資源交易”平臺,運行電子監控系統和電子評標系統,實現交易信息發布、網上報名和開標、評標結果公示等功能,最大程度弱化評標專家自由裁量權,實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
健全監管機制,構筑職業“底線”。建立全域可控+全方位監督的制度保障體系,制定《廉政風險防控方案》,梳理廉政風險點42個,優化鎖定監控點111個,對交易活動全過程、全方位的影音和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及時預警和糾正違規行為,保證交易活動“陽光操作”;落實主管部門、監督部門、交易平臺、交易業主“四位一體”監管職責,建立監督制約機制,確保各方交易有防線、守規有底線,追責有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