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沒想到藏家如此現代化

《四川日報》    2015年08月18日

    來自10個國家的14家華文媒體記者走進四川藏區普通群眾家中,了解最真實的藏區——
    □記者 李龍俊
    “這里的紅酒與法國的波爾多差不多。”8月14日,在甘孜州康定紅葡萄酒廠,德國《歐洲新報》社長范軒拿起當地產的一瓶葡萄酒說。
    8月13日至17日,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四川省委宣傳部、統戰部承辦的海外華文媒體四川藏區行活動走進甘孜州和阿壩州。來自世界10個國家的14家華文媒體的資深記者,走進四川藏區普通群眾家中,了解和感受最真實的藏區生活。
    生活巨變
    客棧里藏著致富夢
    “怎么想到開客棧?”在甘孜州丹巴縣甲居藏寨,采訪團一行被一家客棧吸引,紛紛向客棧的主人——3個藏族姐妹提問。
    “2000年,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香港攝影團,這里的風光讓他們停留了好幾天。”大姐夏加格瑪回憶,香港攝影團的到來,讓她發現風景優美的甲居藏寨蘊藏著機遇,她和兩個妹妹就一起開了這家客棧,取名為“三姐妹”。從最初接待能力不到10人,發展到現在已能接待70人,3姐妹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現在的致富帶頭人。
    在藏區,像夏加格瑪3姐妹這樣,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例子還有很多。
    “生活改善為什么這么快?除了勤勞外還有什么原因?”澳大利亞《唐人街》總編盧小玲提出一個疑問。甘孜州副州長陳忠義提供的數字讓她明白了不少:甘孜州在百姓安居、教育助學等十大行動中已累計投入131億元,解決近6萬戶農牧民住房、超過46萬人的安全飲水等難題。僅2009年以來,四川實施藏區牧民定居、“9+3”免費教育、社會保障等系列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近300億元。
    產業碰撞
    希望融入更多國際味
    神溝九寨紅、康定紅,一路上范軒對兩款四川藏區紅酒念念不忘。“相較于法國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藏區兩款紅葡萄酒都不差,但不論是賣價還是品牌,這兩款酒都遠不及波爾多紅酒。”范軒建議,要走出去,讓藏區的紅酒融入更多國際味。
    如何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藏區發展?8月15日晚,阿壩州副州長虞平虛心聽取記者們的建議。
    “要改變傳統推廣思路,用國際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四川藏區。”美國《世界日報》記者左一心建議。
    “依托四川藏區獨特的資源、文化優勢發展產業。”美國藍海電視臺記者羅星娜認為,旅游是藏區的優勢產業,要提檔升級。
    文化傳承
    古老藏式小樓連Wi-Fi
    “氣候就像在歐洲。”藏區的藍天白云與通透涼爽的氣候,讓奧地利《歐洲時報》副社長宣絢感覺仿佛身處奧地利首府薩爾茨堡,而且“這里更有特色。”走在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超過200年歷史的老陜街上,宣絢指向墻上的牛糞餅。“這是很棒的習俗,不僅可避免牧草被牛糞便壓住枯死,還能為冬季儲備天然柴火。”
    同行的澳大利亞澳中傳媒集團董事長施明星看到了牛糞餅和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傳統與現代融合得太巧妙了。”在老陜街上,施明星對居民巴登供布的藏式小樓充滿好奇,“從未想到藏家如此現代化”。從外貌看,紅白相間的藏式小樓與過去并無太大區別,但屋內電視、冰箱等各式家電一應俱全。看到有記者拍照發微信,巴登供布提醒:“上網可以連Wi-Fi。”“外部民族化,內部現代化。”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總裁張寒萍認為,這是最古老和最現代的完美一體。
    新西蘭《鄉音》報主編錢漓虹對藏醫藏藥尤為關注。阿壩州藏醫院院長扎西東智介紹,“醫院現在正在進行新院建設,新院面積將從7000平方米擴大到1.5萬平方米,能滿足藏區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在繼承傳統醫學基礎上,我們加大創新,加大研究投入,讓藏醫藏藥更具吸引力。”
    “教育是傳承文化的最好手段。”在金川縣勒烏鄉馬廠村,加拿大《世界華人周刊》副總編黃嘉華了解到,政府實施的教育振興計劃,讓阿壩州、甘孜州已實施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制免費教育;2013年以來四川藏區建成藏家書屋4170個、藏傳佛教寺廟書屋779個。
    
  • 上一篇:海螺溝 冰雪節活動亮點吸人
  • 下一篇:黃金坪首臺機組有望月底投產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