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百鄉筑堡壘 千村創和諧

《甘孜日報》    2015年08月24日

——全州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工作紀實

劉成鳴在鄉城縣白依鄉調研。
    我州緊緊抓住全省藏區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契機,啟動實施“百鄉筑堡壘、千村創和諧”行動,以強化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總攬,抓點示范,擴面提檔,力爭通過三年時間,讓全州325個鄉鎮筑牢堅實基層堡壘,2679個行政村成為主動爭先創優,凝聚黨心民心、共創和諧幸福的基層陣地,全面實現“五個轉變”。
    ■ 州委組織部/文  記者 楊杰/圖

    堅持宣傳引導,筑牢思想基礎
    深學新“藏八條”提神。立足引導干部懂政策、知感恩,州、縣召開常委會、中心組學習會、鄉鎮黨委會、干部職工會等6000余場次,廣泛宣傳省委新“藏八條”內容;組建工作組逐鄉逐村召開學習會、專題會,將省委關心藏區、關愛干部舉措傳達到基層干部、農牧民黨員。制發任務分解方案,將新“藏八條”主要精神分解成43項具體任務,逐一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制定貫徹落實措施135條,確保政策落地,惠及基層。全面宣傳發動醒腦。立足擴面增效提高知曉率,采取集中動員、分點座談等方式,州、縣、鄉、村四級召開宣傳發動會2700余場次、專題座談會380余場次;運用手機短信、遠程教育互動平臺等發送信息30余萬條;突出過境路口、人群集中地等關鍵地段張貼、懸掛標語橫幅3400余條(幅);注重易看易懂易記,印發藏漢雙語宣傳冊、掛圖等8.5萬余份,全面宣傳“百鄉筑堡壘、千村創和諧”行動和軟鄉弱村集中整頓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工作要求等,形成全社會關注參與、監督促動的良好氛圍。
    逐級談心談話加壓。立足打消思想顧慮、傳遞工作要求、傳導工作壓力,采取州委書記、州委組織部長與縣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集中談,縣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與鄉鎮黨委書記個別談,鄉鎮黨委書記與村黨支部書記當面談的方式,幫助各級黨組織書記提高認識,克服消極心理、面子觀念,勇于自我“揭短亮丑”;指導其思謀工作方法,實現思有全局、行有抓手,迅速進入狀態、迅速加壓升溫,第一時間形成從嚴從實抓整頓、有力有序推動“百鄉筑堡壘、千村創和諧”行動的強勁態勢。
堅持查擺問題,鎖定整頓對象
    做到“七個摸清”,找準突出問題。各縣按照州委要求,成立以縣級黨員領導為組長,結對認親和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創人員為成員的工作組680個,深入全州325個鄉鎮2737個村、社區,按照“七個摸清”要求,對照鄉鎮黨委7個方面、村級黨組織8個方面的標準,走村入戶摸底調查。綜合摸排結果,采取“縣委常委會查找后進鄉鎮的問題、鄉鎮黨委會查找后進村的問題”的方式,逐鄉逐村進行問題篩查,共查找出政治信仰、隊伍建設、發展舉措、民生改善、社會穩定、運行機制等6大類24個方面2173個問題,為分級評定奠定評判基礎。
    采取“六查六審”,鎖定整頓對象。在問題摸排的同時,采取鄉村兩級自查、黨員干部自查、農牧民群眾自查,結對認親單位復查、共建共創支部復查、聯系鄉鎮縣級領導帶隊工作組復查的“六查”方式,對325個鄉鎮、2737個村(社區)進行初步評判。對初定的軟鄉弱村名單,實行縣紀委審廉潔、縣委組織部審標準、縣委政法委審法紀、縣委統戰部審立場,縣委復審,州委組織部終審的“六審”方式,最終評判出全州先進鄉鎮120個、村(社區)838個,一般鄉鎮169個、村(社區)1570個,軟鄉36個(問題鄉4個、后進鄉32個),弱村329個(問題村14個,后進村311個、后進社區4個)。并由州委分類授牌、上墻亮牌,接受群眾評判、社會監督。
堅持綜合施策,抓實六個推進
    嚴格方案制定,分類施策推進。按照“逐一研判、因地制宜、一鄉一案、一村一策”原則,緊扣“問題必須到事到人、措施必須見事見人、責任必須到事到人”標準,突出定目標、定內容、定措施、定時間、定責任領導及責任人“五定”要求,采取“四方聯查聯審、三方力量會稿、兩人把關審核”方式,全州制定軟鄉弱村整頓方案365個,先進鄉村、一般鄉村鞏固和升級方案2697個,確保讓先進鄉村“帶著榮譽領跑”、讓一般鄉村“彌補短板緊追”、讓后進鄉村“找準差距奮進”、讓問題鄉村“丟掉包袱上路”。
    選派第一書記,明確責任推進。下派36名縣委常委兼任軟鄉“第一書記”,329名優秀科級干部擔任弱村“第一書記”。強化“第一書記”管理,明確整頓工作職責,出臺履職考核辦法,實行月述職、季考評和滿意度測評機制,整頓工作不交賬,第一書記不交流、不提拔,督促“第一書記”真抓實干、履職到位。同時,充分發揮州縣各級黨員領導示范帶動作用,堅持“三個必須”:所有州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親自督導聯系縣的整頓工作,各縣(市)所有縣級黨員干部必須親自研究指導聯系鄉村的整頓工作,各縣(市)委書記到軟鄉弱村指導集中整頓必須實現全覆蓋;強化“三個一次”:州縣委書記每月作1次專題部署,州縣委常委會每月聽取1次專題匯報,各鄉鎮每月召開1次專題學習會,“書記抓、抓書記,帶頭抓、抓帶頭”成為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自覺。州、縣、鄉三級共召開常委會、黨委會4200余場次,形成了以上率下、層層推進的良好氛圍。
    組建駐村小組,形成合力推進。對軟鄉實行1名縣委常委、1名聯系鄉鎮的機關負責人、1名縣紀委或組織部門負責人的“3+1”模式組建工作組開展駐鄉整頓;對弱村實行1名縣級干部、1名共建支部領導、1名走親訪親小分隊成員、1名鄉鎮黨委負責人、1名包村干部的“5+1”模式組建工作組開展駐村整頓,確保整頓任務不完成,工作組不撤離。
    鮮明問題導向,做實整改推進。按照省委“兩個凡是”要求,對照藏區黨員干部和基層組織“五條政治標準”,大力調整懲處立場不堅定、在崗不作為等類型的“軟班子”。截止目前,全州共有13名鄉鎮黨委書記、12名鄉鎮長被調整,46名村支部書記、37名村委會主任被免職、停職或調整;采取派選調等方式,對21個軟鄉、149個弱村的班子成員進行了調整充實;研究制定、試點推行“兩面人”界定和處理辦法,采取層層負責、綜合審查、黨委審定方式,常態化開展“兩面人、代言人、留一手”三類人員的清查,發現一個堅決調整處理一個。全州共有12名農牧民黨員被開除黨籍,6人被誡勉談話,4人被延長或取消轉正資格。
    明察暗訪結合,督導通報推進。在省委組織部強力督查基礎上,建立州、縣、結對單位“三級聯督”機制,州級層面重點督,成立專項督導組,開展全州巡回督導4次,發“點球”督辦22次??h級層面全面督,堅持“半月一暗訪、一月一督查”,每半月對重點鄉村開展1次暗訪,每月對所有軟鄉弱村開展1次全覆蓋督導。結對單位跟蹤督,結合結對認親和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創活動,與軟鄉弱村結對掛鉤的州縣鄉機關單位每月派員深入結對支部對整頓進展進行跟蹤督導,積極參與問題整改。針對存在問題,采取“州委書記約談縣委書記、縣委書記約談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約談村黨支部書記”的“三級聯談”方式,層層指明整改方向、逐級傳導工作壓力、整體聯動推進落實。目前,州委領導約談縣委書記、組織部長47人次;縣委書記、組織部長約談鄉鎮黨委書記500余人次,鄉鎮黨委書記約談村黨支部書記1300余人次。
    運用整頓成果,嚴肅問責推進。對縣、鄉、村三級存在“黨組織書記不重視,未親自研究、親自指導本地或聯系鄉村集中整頓工作;干部職工不清楚整頓工作,不熟悉本鄉本村整頓情況;機關支部未派員參與、指導結對村整頓工作;被省、州委巡回督導組點名通報或‘發點球’責令整改;對通報問題敷衍應付,未及時上報整改材料”五種情形,堅持“三個一律”強化整改問責:一律對其黨組織書記和具體責任人進行全州點名通報,并逐級約談;同樣問題反復出現的,一律對相關責任人或其黨組織書記進行就地免職;對存在問題整改不力,整頓措施不能交賬的,檢查驗收一律不過關,當年黨建目標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為確保整改有方向、有目標,州縣分級召開集中整頓推進會,組織縣(市)委組織部長、鄉村黨組織書記赴廣元劍閣縣、蒼溪縣,現場觀摩學習成功經驗,切實找準差距、增添動力,強化舉措、力求實效。目前,州縣分級召開推進會37次,組織23批次鄉村干部外出學習,開展縣鄉集中培訓31期。
    半年的集中整頓,黨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夯實,有力地保障了一方穩定、純潔了一方風氣。特別是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號召力更強,農牧民黨員的政治立場更堅定,敢于亮明身份,敢于正面宣傳引導,軟鄉弱村集中整頓成效初顯。
    下一步,我州,將堅持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不設時限、不劃階段,持續加力推進集中整頓。采取“縣委組織部初評、縣委常委會復評、州委常委會終評”和“鄉鎮黨委初評、縣委組織部復評、縣委常委會終評”的“六評定”方式分別對軟鄉弱村進行轉化評定。力爭通過努力,實現“從群眾圍繞寺廟轉到群眾圍繞支部轉,從零散無序管理到鄉村規范運行,從法制意識淡漠到尊法守法敬法,從被動接受整頓到主動爭先創優,從基層基礎薄弱到基層組織強健”的五個轉變目標。
 
  • 上一篇:“世界貢嘎”的“四宗最”
  • 下一篇:在美景相伴中上演速度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