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借力名校資源 推動均衡發展

《甘孜日報》    2015年10月14日

——我州教育信息化實踐對教育扶貧帶來的啟示 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現場會代表正在參觀丹巴水子片區寄宿學校益智活動室。
    ■ 記者 陳斌 宋志勇 文/圖
    走進康定市環山東路2號,一座5層高的樓房隱藏在擁擠的居民樓群里,有著“智慧大腦”之稱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務中心——康巴網校坐落于此。目前,全州18個縣(市)都搭建起了各自的“智慧教育中心”,上聯康巴網校,下聯縣域內各類學校。
    在州教育局局長嘎絨擁忠看來,教育信息化不是鋪設幾根網線、購置幾臺電腦就能實現的事,如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方為關鍵。為此,康巴網校著力打造“內地優質帶動州內優質A平臺”和“州內優質帶動州內薄弱B平臺”,讓藏區各級各類學校都能實實在在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帶來的福利,教育信息化更讓甘孜教育駛上了“快車道”。
    丹巴和成都隔那么遠,但老師就像面對面一樣備課
    教室里,講臺上的老師“不見了”,學生們目光所及處,是電子白板視頻里老師滔滔不絕的畫面——這是10月9日上午,記者在丹巴中學七年級7班看到的場景,視頻中授課的,是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初一的語文老師。
    與此同時,在學校的備課直播室內,丹巴中學年輕的班主任謝紅艷正通過網絡向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德育主任詹瀅請教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她和另一位同事清晰地聽著詹瀅的講解,不時埋首記錄,有疑惑還可以立即網絡對話咨詢。“丹巴和成都,隔得那么遠,但是我們就像面對面一樣在備課,很方便。”謝紅艷說。
    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成都學校同步直播上課、同步備課教研在我州各學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通過向內地優質學校“借腦”,在2002年,康定中學就與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合作,開辦高中遠程直播教學班;2006年,我州與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合作,開辦初中遠程錄播教學班;2012年,又開通成都實驗小學遠程植入教學班;今年新學期,又與成都市金牛區機關三幼達成合作意向,推出觀摩式遠程教育模式,實現了我州學生遠程跟讀川內名校的夢想。
    為防教學“水土不服”,依托本土優質學校構建直播教室
    我州農區與牧區、高寒地區與低海拔地區的教育也存在較大差距。如果全部實行內地優質學校直播(錄播)教學,將內地學校的課堂原封不動地搬入,高原深處的學校必將“水土不服”。
    怎么辦?州教育局想到了構建本土的直播教室,讓康定市的優質學校變為更加偏遠學校的“遠端”。“這就好比先富帶動后富,最終追求共同富裕。”嘎絨擁忠說,因為都是州內的老師授課,對各縣的學生情況也比較了解,老師的溝通、研討也會更加通暢,更有針對性。
    10月9日下午2點過,康定市回民小學直播教室內,一堂語文課正自動錄制,此課視頻上傳到康巴網校,經過編輯后形成課程資源,州內其他縣鄉的小學都可以進行點播,還可以通過云平臺與回民小學的老師進行遠程互動教研。
    而這樣的直播教室,除了回民小學外,已經在康定中學、州幼兒園等建起。
    目前,全州A、B兩類遠程網絡教育實現了全覆蓋。近三年,全州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逐年遞增,2015年本科硬上線達415人;初中升學率逐年提高,今年初中升學率達到100%。
   
    
  • 上一篇:“十二五”期全州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高
  • 下一篇:州林業工程處確保秋季護林防火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