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名藏族青年參加溫暖工程國家通用語言培訓
■ 楊驍 陽帆
“結業了,我們學了那么多東西,這下我們回家一定會掙大錢。”拿著紅彤彤的結業證書,來自甘孜州的藏族學員卓瑪吉臉上笑開了花。
卓瑪吉是溫暖工程國家通用語言培訓項目第三期甘孜州技能培訓班的學員。過去一個月里,她和其他47名藏族學員一起,在四川旅游學院學習了初級藏(牧)家樂旅游服務管理技能、旅游法律知識培訓。
學會了漢語,也刷新了觀念
這48名學員都是甘孜州土生土長的藏族人。培訓之初,光是“謝謝”、“您好”、“歡迎光臨”這些服務業常用漢語就著實讓學員們費了一番工夫。針對學員的情況,培訓班專門安排課程教授學員們簡單的場景對話,到畢業的時候,學員們已基本掌握了漢語在不同場合、不同場景下的正確使用。
不僅提高了漢語,培訓還讓學員們刷新了觀念。
學員尼瑪過去一直在村里搞民居接待,“我最想學的就是接待游客的‘態度’。”他說。在四川旅游學院專業老師的教授下,尼瑪不僅學習了從事旅游業人員應該具備的“態度”,還有了自己的新想法。“上學期間,我去考察了好幾家成都的農家樂,很受啟發。”尼瑪打算把家里路邊的空地修成觀景臺,賣土特產和酥油茶,這樣能拓寬他的致富渠道。“開農家樂需要的手續、流程、應對緊急情況的常用方法等老師都教我們了。”學員格批說,學習了法律法規后,能讓服務更加規范,更上檔次。他打算回家后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給親戚朋友。
新手藝打開就業新天地
“不錯!你已經出師了,以后回去開農家樂,就要做出這個味道。”11月20日上午,培訓的最后一堂課,學員切洛把炒好的包子餡交給老師品嘗,贏得了授課老師豎起的大拇指。
切洛來自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一村,28歲的他原本在家靠放牧維持生計,有時也干些體力活,打臨工掙些零花錢。現在,拿到了培訓班結業證的切洛想回鄉開個農家樂:“現在還沒有開農家樂的本錢,但我可以用學到的手藝先打工,慢慢掙本錢嘛。”
“我們那里正在打造木雅旅游景區,景區接待服務人員都要從當地招人。”甘孜州帶隊的工作人員井鐘說,景區建成后有很多餐飲、酒店方面的崗位需求,這次就是把精干的年輕人帶出來學習,他們回去后再把學到的技術、經驗傳授給其他老鄉,幫助更多的人在當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