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醫院“十二五”期加快發展紀實

多吉仔細查看患者的眼部情況。

州醫院第二醫療區(效果圖)。

醫院購置的民生專用車。

簽訂對口支援專項協議。

向“三甲”醫院驗收組介紹醫院情況。

醫院重癥監護室。
感言
州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 多吉
“十二五”以來,在州委、州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州衛計委的領導下,借助《四川省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中央第五次、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和州委、州政府《關于推進“健康甘孜2020”衛生事業跨越發展的意見》,國家藏區項目等良好的內部、外部環境支持,醫院領導班子團結全院廣大職工,攻堅克難,順勢而為,實現了醫院又好又快發展。
過去五年,是醫院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的五年,醫院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服務和綜合能力顯著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學科建設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化,“三大民生”工程持續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取得實效,第二醫療區投入使用,實現了從“三級乙等”醫院到“三級甲等”醫院的跨越。過去五年,也是老百姓受益最大的五年——隨著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的不斷推出,醫院醫療技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患者就診環境不斷改善,百姓不出州就能享受到頂級醫院專家的服務,白內障、包蟲病患者住院基本實現零付費,特殊患者得到醫療救助。
“十三五”期間,醫院將借“風”、借“勢”,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加大學科建設和專科建設力度,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深化與華西醫院、廣東省對口支援與合作,把醫院建成藏區一流的綜合性醫院,實現“老百姓大病不出州”目標。
■ 州醫院 文/圖
“老百姓大病不出州”——是多年來州委、州政府的期望,是全州老百姓的期望,也是甘孜州人民醫院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十二五”以來,在省衛計委、省發改委和州委、州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州衛計委的領導下,借助《四川省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中央第五次、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和州委、州政府《關于推進“健康甘孜2020”衛生事業跨越發展的意見》,國家藏區項目等良好的內部、外部環境支持,醫院現任領導班子帶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重托及全州百姓的期望,帶領全院職工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勵精圖治、順勢而為,實現了醫院又好又快發展。醫院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顯著改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學科建設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化,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服務和綜合能力顯著提高, “三大民生”工程持續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取得實效,醫院第二醫療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了從“三級乙等”醫院到“三級甲等”醫院跨越,并逐步向“老百姓大病不出州”目標邁進。
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實現再建一個州醫院目標
“十二五”以來,醫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積極爭取資金,共投入資金近3億元,主動作為,先后完成了院本部住院部大樓、康巴眼科(耳鼻喉)中心、門診大樓,職工周轉房II期,醫院第二醫療區(包括住院部大樓、門診綜合樓、神經精神專科樓、醫輔綜合樓、全科醫師培訓樓)建設,建筑面積達8.78萬平方米,并安裝了太陽能供熱水、供暖以及水源熱泵供暖、供熱水系統。
為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實現“老百姓大病不出州”的目標,州委、州政府適時作出“再建一個州醫院”的決策。2013年4月25日,醫院第二醫療區建設項目正式破土動工。項目占地30余畝,建筑面積55000余平方米,設置床位500張,建筑由門診醫技大樓、住院綜合樓、神經精神專科樓、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和醫輔綜合樓五部分組成,按照大專科、小綜合特點,設門診部、住院部、ICU、手術室、產房、新生兒病房、口腔、腫瘤、包蟲病防治研究所及介入治療中心、放射影像中心、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心功能檢查室、B超室等以及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統、先進的信息網絡系統。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慮患者就醫流程暢通和就醫感受舒暢需求,做到環境優美、總體布局科學合理,確保物流、人流、車流暢通,能較好地滿足患者及臨床醫技需求。整個醫療區安裝水源熱泵采暖(制冷)系統,有170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以及可容納200余人的教學培訓基地、600余人同時就餐的食堂。
第二醫療區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及現代化、信息化和高端醫療要求設計打造,功能、設施齊全,病房寬敞明亮、就診環境溫暖舒適,達到50年不落后要求。
第二醫療區建設項目是州委、州政府確定的四個實施代建制(EPC)管理項目中規模最大、進度最快的工程,通過各單位緊密協作,整個工程建設中無安全事故發生,為確保工程建設陽光、廉政,醫院主動實施全程跟蹤審計。
項目的實施填補了我州腫瘤、精神衛生等疾病方面專科治療的空白,進一步提升甘孜州人民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更好地解決甘孜州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的診治,滿足干部群眾看病就醫、健康保健的需求。項目于2015年9月25日通過竣工驗收,即將投入使用。
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寬敞、明亮、溫暖的候診環境,功能設施齊備的病房,極大地改善了患者就醫環境和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推動了醫院臨床學科發展,保障人才隊伍的穩定。
醫療設備換代升級
滿足患者看病需求
“十二五”以來,醫院通過積極爭取、自籌、公司投放等多種形式爭取資金,不斷加強醫療設備建設,先后投入9000余萬元,更新換代部分醫療設備,購置了核磁共振(MRI)、DR、高壓氧艙、鎢鉬靶乳腺X線機、B超、彩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奧林巴斯內窺鏡系統、眼科手術顯微鏡、胸腹腔鏡系統、手術動力系統、等離子電切系統、鈥激光、骨密度測定儀等大型醫療設備。醫院第二醫療區建成后,將投入1億元用于床單元、檢驗設備、急救設備、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ICU、新生兒病房、口腔科、心功能室等設備購置以及包括128排CT、1.5T核磁共振(MRI)、大型C臂、彩超等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
醫療設備建設提升了醫院對疾病的診治技術水平,擴大了診療范圍,更好地滿足了廣大患者看病就醫需求,為人才隊伍提供了事業發展平臺。
加快信息化建設
管理邁上新臺階
為優化就醫流程,提升醫院管理服務水平,醫院從2011年開始,就有計劃地進行信息系統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了信息化系統建設HIS、PACS、LIS等系統的全面上線運行,實現了系統間的互連互通、數據共享,讓醫院管理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醫院還結合甘孜州醫療衛生工作實際,積極發展遠程醫療,先后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和睦家中國醫療基金會建立了遠程醫療合作關系。從信息化建設開始至今,醫院實現了醫療信息、醫學知識、醫院管理資源共享。通過開展信息化建設,使醫療就診流程更加規范、順暢,極大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患者排隊等候時間,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為急危重患者搶救贏得了時間;為農牧民群眾節約了因長途轉診帶來的車旅費、生活費,減輕了患者額外經濟負擔,讓農牧民群眾不出州就可享受到華西醫院等大醫院專家的醫療服務;解決了醫務人員在不脫崗的情況下,能夠低成本、高效率、持續地獲得高質量的繼續教育學習問題;促進了醫院人才柔性引進,解決了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交通不便、醫療水平不高、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實現醫療資源共享,逐步助推實現“老百姓大病不出州”的目標。
海納百川留人才
為發展添后勁
“人才是醫院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醫院將人才建設納入了發展戰略規劃并作為一把手工程,使醫院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與醫院總體發展戰略目標一致。
醫院通過“請進來、派出去、自身培養、遠程教學平臺”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引進人才。幾年來,醫院剛性引進人才200余名。同時,充分利用與四川大學華西各醫院、省醫院等上級醫院的對口支援加強人才柔性引進。
通過加強與國內、國外學術交流,積極舉辦、承辦、參與各種學術交流,與對口支援單位專家建立一對一對口幫扶關系,采取建立“學習活動”長效機制等形式,加強專科人才隊伍培養。此外,醫院還保證每年在人才培養上的投入經費不低于60萬元。
通過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等多種方式穩定人才隊伍,下大力氣為人才隊伍搭建事業平臺,通過學科建設、創建“三級甲等”醫院使專業人員感到事業發展有前途;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分配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勵全院職工的積極性,體現職工的勞動價值;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建設投入,完善網絡信息化建設,改善診療條件和工作環境;充分發揮黨委、工會等黨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使職工對醫院有了家的感覺。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促進了人才隊伍的穩定,醫院呈現出人才回流和內地人才流入的可喜現象。目前,醫院吸引了10余個省市的人才來院工作,在職員工達983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11人(包括碩士16人、本科307人、專科288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4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15人。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突出貢獻的專家2人,州級拔尖人才2人,州級學科帶頭人1人,州行業內學科帶頭人25人。
加強臨床學科建設
臨床醫技科室擴容
只有抓好醫院臨床學科建設,才能真正實現“老百姓大病不出州”目標。幾年來,醫院通過多種形式吸引、培養人才,為醫院臨床學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合實際,醫院制訂了臨床學科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從資金、設備、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進行支持,推動了臨床醫技科室的發展,醫院臨床學科從2011年的20個增加到2015年的27個,相應臨床亞專業也得到擴展。醫技科室從原來的10個增加到16個。建立了四川省甲級重點專科——眼科,正在建設四川省重點專科——包蟲病治療中心和四川省民族重點專科——心內科,下一步將建立急診、結核病等重點專科,滿足甘孜百姓看病就醫需求。
開展“三大民生”工程
彰顯公立醫院公益性
長期以來,州人民醫院始終把“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中央補助地方包蟲病手術治療項目”、“特殊人群醫療救助”作為醫院的“三大民生”工程,充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甘孜州是全國罕見的包蟲病高發地區,人、畜、獸共患的包蟲病嚴重危害著我州干部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07年、2008年,醫院先后被批準為“四川省包蟲病手術治療定點醫院”和“中央補助地方包蟲病手術治療定點醫院”。醫院不辱使命,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培養人才,不斷提高包蟲病手術醫療技術,助力國家相關惠民項目及政策的實施,目前基本實現了甘孜州包蟲病患者手術治療“不出州”的目標,絕大部分包蟲病患者手術治療基本上達到零付費,農牧民群眾充分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2007年,醫院先后與州政府及州民政局、州財政局等部門就貧困患者特殊醫療救助進行溝通協商。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得到了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州政府以政府令形式出臺了惠民利民政策——《甘孜州特殊人群醫療救助管理辦法》,政策的出臺,切實解決了廣大貧困患者面臨的實際問題。
組織醫療隊下鄉免費篩查疾病、送醫送藥、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是州人民醫院長期堅持的一項惠民活動。十多年來,醫院醫療隊的足跡踏遍了甘孜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在非典、地震、車禍、泥石流、流行性感染等各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州醫院始終沖鋒在救死扶傷的最前線,憑借日益完善的急救中心和醫療救治體系,圓滿出色地完成了政府各種指令性任務及救援工作。
加強“對口支援”
促進衛生事業發展
自2008年以來,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等上級醫院對州人民醫院持續提供了包括醫療、醫技、護理、管理等方面的對口支援,創新幫扶模式,探索對口支援有效路徑,與醫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對口幫扶關系。特別是2014年,四川省衛計委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作為醫院對口支援單位,三家醫院對醫院的幫扶措施不斷完善,極大地促進了醫院業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高,使我州廣大農牧民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對推進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維護藏區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區域中心醫院,全州目前唯一的“三級醫院”,州醫院也積極承擔著對基層的幫扶工作,通過派出管理、技術團隊等多種形式,先后托管了德格縣人民醫院、稻城縣人民醫院,并且與新龍縣人民政府就托管新龍縣人民醫院達成意向協議。醫院還通過派出專家指導、下鄉巡回醫療、建立視覺分中心、免費接受基層醫院人員進修學習、積極舉辦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開展遠程醫療及遠程教學等形式,開展對基層醫院的支援幫扶活動。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醫院積極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倡導人性化服務,狠抓窗口服務,加強患者身份識別、高危藥品以及責任制整體護理管理,并運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質量的分析與總結,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管理內涵。積極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認真探索適合本地區的特色服務方式。建立健全導醫工作制度與職責,規范了導醫服務流程;建立精通藏漢雙語的導醫服務隊伍,破解了醫患之間語言溝通障礙的難題;成立了僧尼志愿者服務隊,為廣大農牧民及僧侶提供導醫服務;成立了中央運輸中心,最大限度地把醫生和護士的時間留給病人。
幾年來,醫院綜合能力不斷提高,學科建設不斷發展,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業務工作量快速增長,國有固定資產持續增長、保值增值。醫院工作也得到黨委、政府的肯定和老百姓的認可,先后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讓窗口更亮 讓服務更優”先進集體、“州級最佳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十三五”期,醫院將不斷加強人才隊伍、醫療設備、醫院管理、綜合能力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做好醫院專科建設項目,努力跟上時代步伐;完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數字化管理,真正實現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老百姓大病不出州” 的目標,努力創建藏區一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