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農牧產業加快發展

《甘孜日報》    2016年03月01日

 ——“十二五”期全州農牧業工作成效顯著

甘孜縣農業機械助秋收。 (甘宣供圖) 
    ■ 本網記者
    2015年8月4日,隨著最后一件松茸送上飛往杭州的航班,從稻城亞丁機場出港的松茸達811件、27097公斤,上午采摘的松茸下午就能擺上成都、昆明、杭州等地的餐桌。去年康定、稻城亞丁兩大雪域空港開通至杭州、昆明、重慶、拉薩等地新航線,猶如給甘孜特色產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稻城新鮮松茸上市的季節,兩大機場的航班不僅讓鮮美的新鮮松茸走出康巴,走出“天府之國”,還擺上了杭州、昆明的餐桌。
    “十二五”期,我州不僅松茸賣到了大城市,全州糧食生產連續增產,實現了“八連增”。全州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3.41萬畝,總產量達到28萬噸,較2010年增7.71萬噸,增長37.9%。特別是青稞特種糧食播種面積突破50萬畝,總產量達到10.5萬噸,農牧民人均占有量達到110公斤,自給率首次突破90%。播種面積和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連續八年增產。
    城鄉居民“菜籃子”不斷豐富。全州生產油料1.31萬噸、蔬菜23.09萬噸、水果4萬噸、肉類6.1萬噸、牛奶9萬噸;油料、蔬菜、水果較2010年分別增長71%、139%、60%。人均占有蔬菜100公斤、水果34公斤、肉類63公斤、奶78公斤,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快速發展,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保障了“舌尖上的甘孜”。
    特色效益農業初具規模。全州油、菜、果、藥、菌等特色產業基地達到30.58萬畝,其中:油菜8.97萬畝、蔬菜11.01萬畝、水果7.1萬畝、道地中藥材3萬畝、食用菌0.1萬畝、茶葉0.3萬畝、花卉0.1萬畝。預計油、菜、果、藥、菌產量分別達到1.31萬噸、23萬噸、4萬噸、0.3萬噸、0.02萬噸,預計特色效益農業實現產值21億元。
    現代農牧產業基地加快推進。丹巴、得榮、雅江、理塘4個省級現代農業和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取得成效,在全州建成80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101.35萬畝州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金沙江及大渡河流域藏豬、藏雞產業帶初具規模,形成年產藏豬10萬頭、藏雞20萬羽的規模。建州級抗災保畜打貯草基地2萬畝、標準化草場 7.2萬畝、戶營打貯草基地107.1萬畝、牲畜暖棚7745戶61.96萬平方米。開展省級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場(戶、區)312個。推廣標箱養蜂新技術,扶持蜂業大戶307戶,發展蜂群3萬群,蜂產量達到8萬公斤。
    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從2011年起全面啟動了草原生態獎補政策,草原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全州草地植被蓋度較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產草量提高25.17%,天然草原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每年實施草原禁牧補助4500萬畝,草畜平衡獎勵7963萬畝,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16.04萬戶,五年共投入各級補獎資金29.96億元,向農牧民群眾兌現3項直補資金23.48億元,完成超載減畜695.99萬羊單位,牲畜超載率從54.06%下降到13.12%。累計完成退牧還草工程圍欄建設2203.43萬畝,草場補播662.63萬畝,人工飼草地建設15萬畝,舍飼棚圈建設12570戶。五年累計完成草原鼠蟲害防治1725萬畝,建成國家區試點。加強農業農村環境資源保護,扶持循環農業發展,在適宜區建成農村沼氣池8300口。18個縣建立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點117個,加強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全州以“院州、校州”農業科技合作為契機,開展了青稞、牦牛、藏豬、藏雞等優勢特色資源技術集成攻關項目 27個,育成審定了青稞、小麥、馬鈴薯、玉米、康巴老芒麥等6個新品種,3個品種待審。引進投放良種畜8298頭(只)、牲畜改良855235頭(只)、牲畜品種選育218416頭(只)。以農業科技大培訓、大示范、大推廣“三大行動”為主題,扎實開展“技術走基層”和“畜牧科技結對認親”活動,在全州集成示范推廣了一批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適用機械,全州農業科技入戶率達到90%以上,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2.8%,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52%,較2010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全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56%,較201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取得新進展。大力創新農業經營機制,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全州累計扶持和發展農民合作社1051個、現代家庭農牧場示范戶192個、種養殖大戶3343戶,農畜產品加工企業67個。2015年新發展農民合作社452個、家庭農牧場60個、種養大戶3343戶。
    農業品牌建設再上新臺階。大力推進“圣潔甘孜”特色農產品公用品牌戰略,全州累計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54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9萬畝、畜產品基地47個,2015年全州登記認證“三品一標”14個。借助對口支援、“互聯網+”、“ 飛機+”等平臺,在廣東珠海、成都、康定和稻城機場等地設立“圣潔甘孜”農產品專柜,積極開展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
    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全州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推進全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全州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面積37.68萬畝,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3萬畝,實現收益2150萬元;完成全州基本草原劃定,啟動了色達縣草原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實施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面積達到62萬畝,受益農戶達到3.84萬戶。調整和完善了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制定下發了《甘孜州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實施方案》,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6463.7萬元,兌現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資金428.21萬元。
    農牧民得實惠最多。“十二五”期,始終把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推動農牧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全州共爭取農牧業補貼和項目投資40余億元,人均受益突破4000元,通過惠農政策帶動,全州農村經濟實現快速發展。預計今年全州農牧業產值達到67億元,較2010年增長1.5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300元以上,較2010年增長1.6倍。
     
    
  • 上一篇:州人行“四注重”加強檔案規范管理
  • 下一篇:州食品藥監局強化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