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馬建華 文/圖
3月13日,一場春雪讓位于爐霍縣卡薩胡畔的充古村分外妖嬈。四郎降澤喝完酥油茶后,趕著30多頭奶牛上山了,看著漫山遍野覓食的奶牛,四郎降澤的心情格外激動。
遠處是白雪皚皚的雪山,奶牛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尋覓食物。四郎降澤告訴記者,過去,充古村村民收入比較單一,大多以種植青稞為生,蟲草收入僅夠家庭日常開支,隨著蟲草資源逐漸枯竭,村民們的收入受到極大影響,經濟條件每況愈下。50歲以下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會木匠技術的村民收入就會高一些,單憑勞力掙錢,收入也不高。背井離鄉打工,語言不通,無法照顧家庭,莊稼也荒廢了。去年,縣農牧局技術人員到村里推廣西黃牛養殖,他毫不猶豫就參加了。目前,他養殖了18頭西黃牛,其中,有兩頭種公牛。西黃牛產奶量很高,是本地牦母牛產奶量的3倍。一頭奶牛在水草豐茂的季節,每天可產奶15斤,送到縣城去交易,每斤按照6元計算,可賣到90元錢。目前,充古村戶均養殖了4頭西黃牛,許多村民正準備擴大養殖規模。由于西黃牛很值錢,村民們擔心種公牛被盜或者被狼群吃掉,都實行圈養。
四郎降澤向記者算了一筆賬,西黃牛產奶量最高每天可達90元(西黃牛產奶量受到季節局限,冬天容易掉膘),如果養殖30頭西黃牛,除去自己家用外,其余的全部賣成錢,其經濟價值相當可觀。村里發展西黃牛養殖后,年紀偏大的村民已經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里種莊稼,放養西黃牛,一般情況下,養殖西黃牛10個月后,即可見到經濟效益,錢包鼓了,許多村民正在考慮新建住房,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正在充古村開展西黃牛養殖指導工作的縣農牧局技術人員武曉君介紹說,爐霍縣于2010年開始引進西黃牛(蜀宣花牛),目前已經引入西黃牛種公牛28頭。2013年,充古鄉共投放西黃牛種公牛8頭。到去年5月下旬,該鄉共存欄100余頭,已經出欄16頭。全縣共養殖西黃牛500多頭。本地黃牛養殖4年,體重才200公斤,出肉率差,種用價值較低,成年母牛交易價格不到2000元,而10月齡的西黃牛體重可達到200公斤,交易價格最高可達到3500元。縣農牧局引進西黃牛后,牧民的收入普遍增加,有了發展西黃牛較好的群眾基礎。目前,爐霍縣已經繁殖了500余頭西黃牛的后代,農牧部門還將在適宜西黃牛生長的地區擴大養殖范圍,讓農牧民嘗到發展養殖業的甜頭。目前,爐霍縣正準備建設充古鄉西黃牛改良核心示范區。
四郎降澤說,牧民發展養殖業,最擔心的就是牲畜防病治病等技術問題?,F在,縣畜牧技術人員經常來村里免費為牲畜看病,教會村民簡單的防病知識。如果牲畜患重病,村民自籌資金解決醫療費,但技術人員不會收取出診費。倘若遇到口蹄疫等重大疾病流行,畜牧部門會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免費醫治。
解決了村養殖技術的核心問題,村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引進不到兩年的時間,西黃牛便銷往新龍縣、色達縣、甘孜縣及爐霍縣的其它鄉鎮。養殖奶牛投入勞動力不多,市場效益看好,村民們競相發展奶牛養殖產業。
四郎降澤等村民信心滿滿,他們希望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縣上進一步重視和支持村民發展產業的意愿,聽說新疆的奶牛產奶量更高,希望畜牧部門加快引進,如果適宜在充古鄉養殖,他們會積極發展奶牛養殖業,讓村民不出村,就能夠找到致富的產業,真正實現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