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情系百姓冷暖 發力脫貧攻堅

《甘孜日報》    2016年03月22日

——州民政局貼心為民工作紀實


州委書記劉成鳴親切看望州兒童福利院的兒童和工作人員。

州委副書記、州長益西達瓦慰問困難群眾。

州民政局局長劉小康慰問病愈老人。

州民政局工作組在石渠縣看望慰問重度包蟲病患者。

州民政局工作人員到州醫院開展特殊人群醫療救助服務。

基層民政工作者盡心盡力為失能老人服務。
編者按:
    民政乃為民之政,和諧之基。民政工作,不但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更關乎人民群眾的冷暖疾苦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狀況。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既是新時期賦予民政工作的神圣職責,也是與時俱進做好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民政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2011年以來,州民政局在州委、州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立足州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民政事業“十二五”規劃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真抓實干,創新思路、強化措施,親民勤政、敢為人先,不斷加快推進各項民政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州民政局多次受到國家民政部、省民政廳的肯定和表彰,先后榮獲“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殊榮。為適時、充分、有效地宣傳該局所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工作經驗,以引領全州的民政工作,本報將陸續對其工作亮點進行報道。

    ■ 本網記者/文 州民政局/圖
    回顧“十二五” 碩果累累
    民政工作牽連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婚姻、喪葬、救助、扶老……。其中,社會救助是體現社會工作、文明程度的重要“把手”,同時也是穩定社會秩序的關鍵節點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州民政工作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績呢?18日,本報記者帶著一連串問題,走訪了州民政局。
    州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小康在接受采訪時,不無感慨地說,五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州民政系統認真執行“十二五”規劃,不斷強基固本、探索創新,健全和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強力推進民政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救助更加完善,減災救災更加有效,福利服務更加優質,基層民主更加廣泛,優撫安置更加完善,民間組織發展更加有序,專項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更加規范,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基礎性作用。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地說,全州民政系統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一定會更加努力拼搏,情系百姓冷暖,圍繞“精準扶貧”, 科學編制和實施“十三五”規劃,在全州實現“困有所助、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的奮斗目標。
    近五年是我州民政事業發展最快,困難群體獲得實惠最多的五年,州民政局累計爭取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優撫安置、孤兒保障等各類民政資金30多億元,集中力量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和好事,解決了很多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以來,州民政局充分借助中央支持四川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省委省政府藏區“六大民生工程”、災后重建項目和慈善援建項目的契機,為全州民政系統爭取項目資金5.53億元,先后實施了州社會福利院、康北兒童福利院、康南兒童福利院、康定殯儀館、縣級社會福利救助中心、農村敬老院社區服務站、應急避難場所及部分烈士紀念設施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民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布局更趨合理,有力促進了城鄉社會服務均等化。
    五年來,州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社會救助法規,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相關政策和制度,建立起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城鄉低保基本實現動態性應保盡保,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州民政重點救助對象29.75萬人,其中城鎮“三無”人員2526人,農村五保8173人,孤兒2700人,城鄉低保28.4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2010年底的210元/月和693元/年提高到現在的390元/月和2376元/年;擴大了醫療救助覆蓋面,提高了醫療救助比例和封頂線,推行了城鄉醫療救助與州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聯網同步結算“一站式服務”,城鄉醫療救助政策范圍內住院自負費用比例分別為66.53%和66.3%;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社會救助聯系會議等制度;五保供養工作步入了規范化管理軌道,分散供養標準由150元/月提高到350元/月,集中供養標準達到450元/月,集中供養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基本實現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全覆蓋。
    劉小康說,綜合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體系建設項目基本完成,在全州新建了18個(含州、縣、市)救災物資儲備庫,形成了覆蓋全州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19個應急指揮平臺和視頻網絡設施,實現省、州、縣(市)三級互聯互通;組建了救災應急專業隊伍和災害信息員隊伍,培訓災害信息員3000多名;創建了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9個;州政府所在地建立了應急避難場所,各縣(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得到落實。我州先后經歷了“4·20”蘆山強烈地震、“8·31”得榮地震、“11·22”康定地震、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及多次暴雨洪澇災害,州、縣(市)民政部門在自然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救助受災群眾60余萬人次,及時安排自然災害應急資金和救災物資,做到了吃、穿、住、飲用水、醫療等救助措施及時到位,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標準有了較大提高。
    在談到社會福利工作時,劉小康說,近五年我們新建和改擴建福利機構11個,農村敬老院40所,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1個,農村幸福院244個,新增兒童福利機構床位1400張,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760 張,改造養老床位600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40張(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張)。按州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和老年人優待政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落實了26項優待措施,全面建立了低收入老人高齡津貼制度。深入開展特殊困難群體“愛心幫扶”活動,城鎮三無人員保障水平從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540元,散居和集中供養的孤兒養育金分別達每人每月748元和1248元,孤老、孤殘、孤兒等特殊群體得到有效幫扶。他說,我們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步伐,爭取2000余萬元啟動全州19個社區服務站項目建設,已完成康定市爐城鎮社區服務中心和5個社區服務站、甘孜縣新城社區服務站及爐霍縣望果社區服務站,落實社區場地、經費和工作人員,為推進社區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該局工作人員介紹,五年來,州民政局不斷健全公益慈善體系,按照《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的要求,努力健全以社會互助、社會慈善和福利彩票為內容的公益慈善體系,提高公益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發揮慈善事業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實施了“4·14”玉樹地震、“4·20”蘆山地震災后援建(援建資金近1.4億元),甘孜“愛心慈善日”、“愛心慈善月”活動和“慈善·福彩幫困助學”等反響較好的慈善公益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他說,優撫安置工作成效明顯。逐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優撫對象醫療、軍休服務管理等各項重大改革,大幅度提高撫恤補助標準,形成了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基本實現了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水平與社會生活水平同步增長。爭取5000多萬元對全州4000余座零散烈士墓及100多個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烈士紀念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根據州情切實加強雙擁工作,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瀘定、丹巴、道孚、理塘4縣成功創建第十屆四川省雙擁模范縣,康定市呷巴鄉鐵索橋村居民羅布扎西被評為愛國擁軍模范個人,石渠縣武裝部部長馬玉峰被評為擁政愛民模范。其他各項事業也蓬勃發展,穩妥調整行政區劃,優化鄉鎮設置,康定成功撤縣設市,完成了28個鄉撤鄉建鎮工作(另有10個鄉撤鄉建鎮請示已向省政府申報待批),調整了1鎮1鄉行政區劃,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展望“十三五” 信心百倍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規劃新建瀘定(康東)、巴塘(康南)、道孚(康北)老年養護院,到‘十三五’末,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全面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醫療康復保障、教育保障、扶持孤兒成年后就業、住房保障和服務,依法保護孤兒的合法權益。建立兒童福利機構福利服務網絡,實施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二期規劃,支持兒童福利機構購置設備設施。力爭把慈善事業發展列入城市發展規劃,納入文明城市、文明單位評比的指標體系。”州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說,我們要建立全面覆蓋的災害應急管理體制,加強救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基層民政救災應急裝備建設,重點配備應急通訊保障設備,完善建設救災物資儲備庫,統籌建設鄉村級救災物資儲備點。提升社會各界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臨災避險能力。“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是民政局工作永恒的主題。健全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圍繞我州“精準扶貧工作”,規范分類分類施保,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和重病、重殘人員以及有義務教育階段子女的低保家庭提高低保金加發比例,切實提高對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保障水平。并健全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將城鄉低保對象和五保戶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的基礎上,逐步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等其他經濟特別困難家庭人員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救助工作,推行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算醫療救助費用的一站式管理服務辦法,加強醫療救助的信息化建設。加力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修訂完善臨時生活救助實施辦法,以“掃盲區、織密網、托住底”為目標,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和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和其他特殊困難。
    “建立軍民融合的優撫安置保障體系也是我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劉小康如是說,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建立撫恤補助標準增長機制,合理確定州、縣(市)財政分擔比例,努力提高全州享受撫恤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嚴格落實《烈士公祭辦法》,在全州建立完善烈士公祭活動常態化機制。完善安置制度體系,加強優撫安置事業單位建設,改善優撫事業單位硬件設施建設。
    “建立廣泛深入的社區服務體系”以及“建立規范的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也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合理配置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完善社區服務體制機制,加強區劃地名管理工作,提高殯葬事務管理服務能力水平,推動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
    “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也不容忽視。該工作人員如是說,下一步,我們還將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完善法律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監管體系和評估體系,實現科學分類管理。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積極培養社會工作管理、服務、教育和研究人才,加快志愿者隊伍支撐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不斷擴大社工服務范圍,在重點領域全面推進社工服務,重點拓展基層社區社工服務站點,廣泛開展救助幫扶社工服務。
    采訪結束時,記者感觸很深,民政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樁樁件件,紛繁復雜,涉及面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還要做好,真不容易,我們期待全州民政系統在“十三五”的征程上,干出更加可喜的成績,向全州民政人致敬!
    在過去的“十二五”期間,州民政局的干部職工不畏艱險,踏遍了我州的山山水水,在白雪皚皚的山路上,在抗災救災的第一線,在偏遠的村寨里,在牧民的帳篷里……,都留下了他們服務于民的足跡和千里迢迢送溫暖的身影。
    一組組數據背后連接的是千家萬戶的惠民實舉,改變的是無數個困難家庭的生活,給予的是困難群眾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五年來,我州民政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他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無怨無悔的工作態度,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對于未來,他們信心滿滿,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定會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在全州實現“困有所助、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的奮斗目標。我們仿佛看見了一條為民、扶民、惠民之路正在康巴大地上延伸……
    
    記者手記
    在過去的“十二五”期間,州民政局的干部職工不畏艱險,踏遍了我州的山山水水,在白雪皚皚的山路上,在抗災救災的第一線,在偏遠的村寨里,在牧民的帳篷里……,都留下了他們服務于民的足跡和千里迢迢送溫暖的身影。
    一組組數據背后連接的是千家萬戶的惠民實舉,改變的是無數個困難家庭的生活,給予的是困難群眾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五年來,我州民政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他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無怨無悔的工作態度,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對于未來,他們信心滿滿,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定會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在全州實現“困有所助、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的奮斗目標。我們仿佛看見了一條為民、扶民、惠民之路正在康巴大地上延伸……

             
            
        
    
  • 上一篇:州司法局狠抓隊伍思想建設
  • 下一篇:我州1-2月規上工業增長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