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管理敢逗硬 發展有妙招

《甘孜日報》    2016年06月30日

 ——記全州優秀黨務工作者亞馬太

亞馬太為群眾宣講惠民政策。
    ▉ 州委組織部 記者 劉婭靈 文/圖
    “多虧了亞馬太書記,現在我們去鄉上辦事方便快捷多了!”“這幾年全鄉發展變化很快,我們經濟收入多了,生活環境美了,吃水、用氣都很方便,這是亞馬太書記的功勞”......在丹巴縣半扇門鄉,說起鄉黨委書記亞馬太,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組織一支高效率的基層服務隊伍是亞馬太一直思考的問題,他以群教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活動為契機,通過互查自省不斷強化黨員理想信念和黨員意識,內筑精神城堡;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領導班子統籌分配鄉鎮臨時崗位津貼、下村補助,“管理上從嚴,工作上抓緊,生活上關心,作風上民主”,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實行鄉干部簽到坐班制和村兩委負責人請假制度,與4名鄉干部、12名村干部進行個別談話,逐步解決了干部“不在崗”和“在崗不履職”的問題;倡導建立了片區交叉檢查工作機制,拉網式督查各村村務、財務、黨務公開情況,集中開展農村“三資”清理工作,年底公布督查結果,并與村組干部年終考核、評優評先掛鉤,外強群眾監督。
    “敢亂伸手‘吃拿卡要’,我‘打手’決不手軟。”亞馬太對違反財經紀律的3名黨員給予黨內警告處分,為群眾追回教育衛生補貼、水電站占地補償款等資金33346元,切實維護了農牧民群眾的切身利益。2012年以來,累計發展黨員9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20名。
    半扇門鄉距縣城22公里,下轄臘月山、火龍溝、阿娘溝、半扇門等10個村委會,地處高山峽谷地帶,自然條件惡劣,讓半扇門鄉群眾快速脫貧致富是亞馬太一直思索的問題。
    亞馬太聽聞康定市孔玉鄉的羊肚菌種植發展得好,他就組織村支部黨員去考查,全方位學習種植技術、管理模式。回鄉后,亞馬太召開了“摘帽動員大會”,鼓勵大家鼓起勇氣、鼓足干勁,把考查學習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學習孔玉鄉的成功模式。在他的號召下,喇嘛寺一村的支部書記袁強投資了20萬元、占地15畝羊肚菌種植基地,今年就可產出效益。
    在一次下村核查村務的過程中,亞馬太聽說鄉里的何志國,在阿壩小金縣靠種植釀酒葡萄已發家致富,他就幾次到小金縣找到何志國,從鄉親的貧困現狀,到基礎設施配備以及政策扶持優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說動何志國回鄉開辟釀酒葡萄基地,帶領群眾致富。
    目前,半扇門鄉成立了梅龍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藏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5個農村專合組織,成立了羊肚菌種植、果蔬種植、西洋甜櫻桃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種植等5個基地,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600畝左右,帶動200多人就業。
    “自從村里發展了羊肚菌種植基地,我們夫妻倆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到錢,供養幾個孩子上學,再也不用愁了。而且,通過務工和土地流轉承包費,我們一年增收近萬元。”提到亞馬太,喇嘛寺一村的蘇明才滿心感激。
    走在半扇門一村巷子,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是明亮的路燈。80歲的蔣大爺說:“黨委政府辦好事,以前大家做飯一身黑,現在家家戶戶用沼氣煮飯,用太陽能熱水器燒水,干凈的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以前晚上沒事干,大家就打牌、喝酒,現在都到活動中心去跳舞,年青人還可以打籃球。”亞馬太帶領鄉黨委政府班子,跟緊美麗新村建設步伐,從通村工程、沼氣池修建、安全飲水工程、危房改造、活動室搭建等惠民工程,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有工程隊過半扇門鄉,村民不配合項目建設,為了賠償款而爭執不休,鄉干部要第一時間趕去調節。”村民李大叔說,多虧了亞馬太經常組織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發放普法資料、開展宣講活動。現在,村民都自覺服從大局、服從安排了。為表彰在和諧家庭和村民,半扇門鄉以黨員帶頭、部門支持、個人自愿等方式,建立了“村風基金”。大學生唐鑫、羅琳因去年無償為貧困戶孩子當家教獲此獎項。目前,“村風基金”作為成功經驗已在丹巴縣各村黨支部推廣實施。
    “搞好黨務工作,就是要切實圍繞發展、穩定、民生三件大事。服務大局,堅持耕好‘責任田’,樹立‘新形象’,打好‘組合拳’,創立‘新思維’,才能為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發展動力,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謀福謀利。”亞馬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上一篇:電力員工送光明
  • 下一篇:我州喜獲首家森林食品基地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