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德格縣浪多鄉黨委
■州委組織部 本網記者 楊燕
浪多鄉位于德格縣城北部,全鄉轄4個行政村、11個村民小組,有5個黨支部73名黨員,是典型的半農半牧鄉。近年來,浪多鄉黨委以強化基層班子為切入點,以提升服務群眾能力為著力點,以矛盾調處為突破口,帶領全鄉人民加快建設新農村,譜寫出一曲科學發展和諧新曲。
狠抓自身建設,創建一流班子隊伍
“打鐵還需自身硬”,浪多鄉黨委在黨建工作中,加強黨委成員、鄉村黨員干部及黨員的思想建設,通過“集中學+自學”的模式,開展各類學習活動,把思想統一落實到中央、省、州和縣委決策部署上,同時,引導基層支部堅持開展“三會一課”活動。
在黨員發展上,嚴把黨員入口關,嚴格按照《黨章》和《德格縣發展黨員監測制度》,注重“能力+品德”,三年來,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2名,接收預備黨員21名,為鄉村黨組織不斷壯大輸入了新鮮血液。
為推動各村組織工作的開展,按照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原則,安排鄉黨委班子成員深入4個村支部常態化開展駐村蹲點工作,并從鄉干部中選派業務精、工作能力強的干部擔任村級聯絡員和指導員。浪多鄉黨委還建立完善黨建工作定期匯報制度,認真執行每季度一期黨建工作例會,與基層黨支部共同商討推進浪多鄉村建設的有益方法,修訂完善《浪多鄉干部管理制度》、《浪多鄉村干部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責任不清、任務不明、要求不嚴和按部就班、被動應付、標準不高的不良作風。同時,把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全年綜合考評,并作為村支部班子成員續任的重要依據,以此增強村級班子成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浪多鄉黨委還通過開展鄉村聯誼活動、講黨的故事、升國旗等方式,不斷豐富基層黨建活動,從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鄉村干部的愛黨愛國意識。
結合實際,立說立行辦好民生事
說一千,道一萬,惠民利民是關鍵。近年來,浪多鄉黨委通過開大會、走村入戶、交心談心等多種形式深摸村情民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7條,各類困難訴求101條,并及時解決。同時,因地制宜,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更換彭洛吊橋30張橋面木板、維修亞中引橋1.5米、疏通志曲河河溝1.2公里,切實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組織2戶農戶完成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29戶農牧戶完成危房現狀;解決了該鄉遺留的1062人農村飲水安全、240戶農牧民不通電、750戶農牧民用電不穩定的現狀,讓水、電通到了村民家,方便了村民生活。
每年新春和藏歷新年期間,浪多鄉黨委還專門組織干部職工,看望慰問轄區內的貧困黨員、五保戶、城鎮三無人員、城市低保、殘疾人和孤兒等,為他們送去慰問物資,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
創新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為進一步暢通民情收集渠道,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浪多鄉黨委立足地方實際,率全縣之先成立了“浪多鄉便民服務代辦中心”,為群眾代辦民政、計生等常規業務,讓老百姓不出鄉就能辦成事。浪多鄉黨委還積極探索,依托4個駐村工作組,在各村設立了便民服務代辦點,修改完善了《便民服務代辦員制度》,讓老百姓不出村就能辦成事。平時,做到了每日公開為民服務代辦員、聯系電話、代辦臺帳等,實現了鄉有便民代辦服務中心、村有便民服務代辦點,搭建起三級便民服務網絡體系,通過“有形覆蓋”推動“有效服務”,有效推動基層黨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真正讓群眾的事有人問、有人管、有人辦,探索出一條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新路子,實現了服務群眾到家門的初衷。
浪多鄉便民服務代辦中心從2013年10月建立以來,已為群眾代辦各類事務1315件,其中,計生窗口339件,民政窗口356件,公安窗口318件,就業和社會保障窗口302件,辦結率為100%,群眾滿意率達100%,僅路費這一項,就為群眾節省73.64萬元。
抓實宣教,強化矛盾調處
農牧區工作紛繁復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面對各種工作交織在一起,浪多鄉黨委充分發揮“潤滑劑”功效,多措并舉念好“調解經”。
從宣教工作著手把好“思想總開關”,引導群眾和僧尼心懷感恩,思謀奮進。2012年以來,浪多鄉黨委聘請老干部、老黨員和致富能手擔任宣講員,組建鄉、村兩級宣講團,通過“一月一讀報日”、談心談話會、群眾大會等多種方式深入行政村、寺廟、學校,及時宣傳法律法規、黨的惠民政策等。截至目前,各宣講團已累計在全鄉4個行政村開展法律法規、惠民政策等宣傳教育活動上百場次,惠及1.9萬余人;與3所寺廟僧尼交友談心50余次,開展各類宣教活動30場次,覆蓋僧尼2210人次。
認真落實信訪工作法,組建村矛盾糾紛調處小組,明確組矛盾糾紛信息收集員,健全了鄉村矛盾糾紛調處體系,共排查矛盾糾紛46起,調解成功率100﹪,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了村組和諧穩定。近三年以來,未出現任何越級上訪,更無群體性的惡性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