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駐村就要真情為民”

《甘孜日報》    2016年07月13日

    ——記全州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羅偉
    州委組織部 本網記者 秦松
    去年9月,州委政研室派駐扎科鄉竹美村“第一書記”羅偉開始了為期兩年的駐村工作。羅偉真蹲實駐、真幫實促、真抓實干,充分發揮優勢,摸實情、理思路、辦實事、謀發展,傾力幫助竹美村脫貧奔向小康之路。
    摸清村情方可精準幫扶
    自駐村以來,羅偉主動對接竹美村兩委,帶領駐村工作組深入農戶家中開展走訪,對每戶人口、生產生活、耕地種植、牲畜牧養、住房搬遷、經濟收入、兒童上學、看病就業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認真核實后,他在日記本上詳細記錄:竹美村現有耕地685畝,人口62戶279人,貧困人口107人35戶,勞動力183人,低保戶59戶,五保戶3人,優撫對象1人,三老干部3人,孤兒3人,年人平純收入僅1592元......在充分調查走訪的基礎上,他積極組織召開黨員、村干、群眾、村民代表會9次,理清發展思路和規劃網圖:以精準扶貧工作為統攬,突出產業和教育為核心抓手,建強建好村兩委班子,有效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切實提高村民治理水平和發展思路。初步確定發展大棚蔬菜和奶牛養殖作為試點產業。并在去年10月,完成《甘孜縣扎科鄉竹美村駐村工作計劃》和《關于到甘孜縣扎科鄉竹美村開展調研工作的情況報告》。
    解難題辦實事才是硬道理
    羅偉常說:“駐村就要真情為民。”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就是他駐村的職責,每辦成一件事,他心中總有說不出的喜悅。駐村期間,他走訪全村62戶,了解群眾急盼解決的問題、訴求147件,已解決82件,按程序向上級相關部門上報65件。剛到村里時,他發現村里沒有電,他便從源頭上開始了解,大巴口滑坡導致35千伏輸電線路損毀,全鄉已斷電1月有余。在鄉黨委的協助下,他多次協調電力部門,主動聯系施工方,組織黨員干部投工投勞,在去年11月底,全鄉斷電近3個月后恢復了電力和通訊。為了解決竹美村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他徹夜難眠,既要找資金、又要協調群眾各種矛盾問題,有時他從縣城到村里,一天輾轉兩三趟。在他和駐村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協調了桑珠寺入寺道路硬化建設和竹美村聯戶路建設共計4.12公里。及時處理施工方和村民之間的矛盾,監督施工工程質量和進度,并做好解釋宣傳工作,要求村民不阻工、不拿取施工材料,積極配合施工單位。幫助村民尋找蟲草、獐子菌等土特產銷路,通過聯系相關渠道和企業,建立協會,以協會+公司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和集體經濟收入。多次到人口安全飲水工程取水點實地查看,針對水源點無安全設施、水源點無防護牲畜自由活動等安全隱患,上報安全飲水整改項目,整改資金40萬元。
    抓基層黨建提升群眾滿意度
    羅偉積極組織黨員召開座談會,宣講《黨章》和相關政策、法規,整理規范了黨員活動室的規章制度。大力發展黨員,嚴格按照《黨章》和相關規定發展黨員的工作程序,把為民謀利、遵紀守法、甘于奉獻的對象吸收到黨組織中來,目前已吸納入黨積極分子2名,從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2名。同時,進一步加強活動室管理,完善值班制度,規章制度和村規民約上墻;積極向派駐單位爭取資金2萬元,完善活動室基本功能;積極宣傳健康知識,幫助群眾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竹美村環境衛生維護和監督隊”,由村干輪流擔任組長,村民作為成員,維護和監督全村環境衛生;發展黨員精準扶貧示范項目,由支部書記帶頭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示范項目。
    發展致富謀劃應在前
    羅偉走訪農戶、問計黨員、征詢干部,與村支兩委多次商議,于去年12月,完成《甘孜縣扎科鄉竹美村駐村幫扶方案》,確定以發展大棚蔬菜和奶牛養殖作為試點產業。按照甘孜縣扎科鄉“十三五”規劃項目,完成竹美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項目涉及村衛生室、村便民服務中心、泥石流整治、人口安全飲水、產業培育、技能培訓等12個項目,涉及資金1600余萬元。圍繞增加群眾收入這一核心,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幫助每個貧困戶建立一個穩定增收項目。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3期,促進穩定就業和增收脫貧使每個貧困群眾都能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在工作中他采取“跑部門、進企業”等方式,積極為所駐村爭取項目和資金,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向州委組織部協調資金2萬元發展大棚蔬菜幫扶;向派出單位州委教研室爭取資金4萬元,用于竹美村產業發展和活動室修建;爭取甘孜縣紅十字會社會捐助物資7件,及時分發到貧困戶手中。
    “原以為州里來的干部只是走走過場,沒想到才短短的半年多時間,我們村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羅書記真正的把我們村當成了他的家,找項目,謀發展,搞創收,幫助我們發展致富。”竹美村村支部書記感慨到。
     
    
  • 上一篇:​ 我州農牧民演藝培訓中心主體工程完工
  • 下一篇:狂歡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