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對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的幾點思考

甘孜日報    2016年08月30日

    ■陶勇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州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和全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瓶頸中的瓶頸、短板中的短板,對全國、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州委書記劉成鳴書指出,脫貧攻堅推不脫、躲不掉,要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力爭把我州建設成為高原藏區扶貧開發的先行區和示范區。為此,必須舉全州之力,以非凡的政治擔當,超常的思路舉措,才能在脫貧攻堅中領先一步,取得實效。
    一、頂層設計要講究科學性
    從自身表面看,我州地處偏遠、高寒缺氧,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嚴重不足,全州整體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返貧現象突出。從內生動力看,全州東路基礎條件較好,南路后發優勢較強,北路發育水平較低。從貧困人口數據看,我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北路,重點難點在北路。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和“每年有新變化、三年上新臺階、五年全面脫貧”目標,全州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可:全面發動,東路領跑,南路趕超,北路突圍,努力將我州建設成為高原藏區脫貧奔康先行區和示范區。從行動綱領上看,省委確定了“3+10”組合拳。在深入貫徹實施省委脫貧攻堅行動綱領基礎上,應結合州情,有針對性地提出我州脫貧攻堅行動綱領,成為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南。本著領會上情、吃透下情、堅守底線、突出自我的原則,全州脫貧攻堅行動綱領可考慮為:“4+12+N”。具體為:
    “4”,即《甘孜州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細則》,《中共甘孜州委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甘孜州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甘孜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12”,即省委出臺了10個專項方案,除此以外,我州可增加兩個專項方案,即《甘孜州社會穩定扶貧專項方案》和《全域旅游扶貧專項方案》。我州作為反分維穩第一線、軸心地區和核心帶,社會穩定對脫貧攻堅影響巨大。沒有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脫貧攻堅只能是一句空話,穩定就是最大的扶貧,制定《甘孜州社會穩定扶貧專項方案》十分必要。全域旅游是我州“三化聯動”的首要和主力,我州旅游資源具有全世界不可比擬和無法復制的特點,借旅游脫貧,是優勢資源市場化、商品化的主渠道,也是產業扶持的支撐點。增加兩個專項方案,可作為我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種嘗試、探索和創新。
    “N”,即在省、州出臺的脫貧攻堅專項方案基礎上,各縣(市)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適合縣(市)情的脫貧攻方案,使脫貧攻堅方向更明確,目標更具體,辦法更適用,效果更明顯。
    二、實施路徑要講究適用性
    脫貧攻堅最終會以群眾的錢袋子作為結果量化依據和標準,找準藏區貧困群眾窮根,開展脫貧攻堅“五大行動”,即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發展,金融資本支撐,社會力量幫扶,基層組織參與,實施全州脫貧攻堅大會戰。
    以“三業”聯動為牛鼻子,構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發揮資源優勢,一村一品,建立專業合作組織,人人都當主人翁,抱團聚力,著力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和現代農牧業,因勢利導,找準產業類型,群眾積資入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貧困群眾既當股東,還可以勞動獲取報酬。龍頭企業帶動,培養致富能手,構建“1+N”發展模式,整合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資源,實現增收致富。對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可將扶貧資金以股權形式入股合作組織或龍頭企業,獲得股權收益;以資金少、周期短、風險低、見效快的種養殖、手工藝、建筑、縫紉、電商等創業項目為主,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接待,對農牧產品深加工,自己當老板,爭當現代農牧場主,金融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創業脫貧;政府整合公益性基金,設置公益崗位,讓貧困群眾實現本地就業。全州除康定、瀘定、丹巴等少數縣(市)有群眾外出打工外,其他縣十分少。許多年青勞動力無事可做、游手好閑。組織群眾集體外出務工市場在我州前景喜人,可充分利用廣州對口支援、浙江東西協作平臺,人社部門開展定單培訓,將勞動力有組織地向外省轉移,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讓貧困群眾走出大山,增長見識、更新觀念,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以金融信貸為總杠桿,構建脫貧攻堅的支撐力量。金融信貸用得不好,是藏區發展和群眾脫貧的軟肋和弱項。充分發揮金融平臺的支撐作用,做好三件事。第一,轉變金融信貸觀念。群眾不想貸,如果貸款不還的話,多多益善;群眾不敢貸,怕還不起,心理壓力大;群眾貸不了,資質門檻太高,不符合貸款條件。樹立正確信貸理念,確定做什么事,確定需要錢和多少錢,確定借錢必須還本息,確定錢能借雞下蛋、脫貧奔康。第二,提供多樣金融產品。我州目前有5家商業銀行,1家政策性銀行,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大額單子和企業客戶,對農牧民群眾的支持較少。藏區群眾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少、抗風險能力差,抵押擔保較困難。因此,金融企業要急群眾之所急,降低門檻,在產業發展、自主創業、勞動就業、建房消費等方面,提供低利率金融產品,助群眾脫貧一臂之力。最后,降低金融防控風險。政府要為群眾和企業牽線搭橋,建立風險基金,引導群眾購買保險,減少企業金融風險,解決群眾資金需求。建立授信獎勵機制,對按時還款的農戶,提高信用等級;對惡意拖欠的農戶,實施信用懲戒;對因不可抗力因素而暫時無法償還的農戶,政策幫扶,努力實現各取所需、多方共贏、和諧發展,起到鞭打快牛的作用。
    以定點幫扶為添加劑,形成脫貧攻堅的輔助力量。截止目前,有4家中央國家機關,廣州市,6名省級領導和53家省級部門,省內4個市,43名州級領導和87個州級單位對我州進行定點幫扶。各縣市更是從領導到干部,全部一一對接貧困群眾,力量強大。但要歸攏一個口子,集中利用好這股力量,發揮其最大作用,盡量避免重復幫扶和幫扶盲區。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融入群團組織、愛心人士力量,借助10·17國家扶貧日,多渠道募集資金,建立“第一書記基金”,助力脫貧攻堅。梳理幫扶重點,區域和單位的幫扶落腳點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上,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幫扶落腳點在觀念更新、技能培訓、產業扶持、助學就醫和扶貧濟困上。幫扶應該雙方受益,不能單方受助,要一錘砸下去砰砰響。幫扶方式不能簡單停留在給錢出物層面,拉拉手照照相聊聊天,要內心真誠、講究方法、注重長效。接受社會監督,組織行為的幫扶,在規則內運行。主要是社會個人志愿行為,擔心幫扶財物被截留私分,被優親厚友,困難群體被落空。公示幫扶財物去向和成效,在陽光下運行,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讓更多的人自愿主動加入到幫扶行列中來,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受益脫貧。
    以內生脫困為大引擎,形成脫貧攻堅的主體力量。在脫貧攻堅中,一要強化宣傳。讓群眾產生脫貧意愿,追求內心幸福和外在物質的和諧統一,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引擎。二是夯實基礎。基層組織在脫貧攻堅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凝聚能力和治理能力都事關群眾福祉。貧困戶基本情況、政策落實、利益平衡、矛盾調處都需要“村兩委”一件一件去處理落實,沒有堅強的基層組織,群眾脫貧將受到嚴重影響。三是用好“五種人”。即充分發揮包村干部的政策宣講、村社干部的組織實施、“第一書記”的綜合協調、科技人員的技能培訓、致富能人的示范引領等“五種人”作用,他們是和群眾走得最近的人,是群眾最需要的人,也是最了解群眾的人,他們工作在群眾脫貧攻堅第一線,跟群眾朝夕相處。用好基層力量,脫貧勢必事半功倍,成效明顯。
    三、考核機制要講究激勵性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督導,辦法很多。比如,巡視督導,由州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對接協調好省級領導及省直部門,州級領導及州級部門對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的巡視督導,確保每季度巡視督導一次,避免多頭督導、重復督導,基層疲于應付,影響脫貧攻堅工作正常開展。發現好的典型和做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使脫貧攻堅有序健康推進。現場交流,以“五個一批”和“十七個專項”為實施內容,確保“六個精準”,根據全州各縣(市)工作進度,對做得好的地區,召開現場會,邀請省級領導和省級部門到會指導,總結經驗,復制推廣,打造甘孜樣本。爭取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會在甘孜州召開,既是一次現場工作匯報會,也是一種能力和決心的展示。脫貧述職,州委每年組織一次全州各縣(市)、與脫貧攻堅相關的州級部門主要領導,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述職,現場測評,對排名最后的縣(市)、州級部門,年度目標考核不能得優秀,州紀委約談主要領導。社會測評,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統計部門牽頭,對我州各縣(市)、與脫貧攻堅相關的州級部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開展社情民意調查,上下半年各調查一次,對排名最后的縣(市)、州級部門由州委一對一罰點球,進行約談。對于廣大從事扶貧攻堅工作的干部、社會組織和個人,一定要有提拔,州委組織部制定出臺脫貧攻堅基層干部考核辦法,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每年對一線脫貧攻堅干部考察一次,特別是“第一書記”,對表現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一定要有表彰,每年開展一次脫貧攻堅評先選優活動,范圍涉及貧困村、貧困群眾,村社骨干、鄉鎮干部、第一書記、援助干部,龍頭企業、致富能手、科技專家、愛心人士等,與評選“最美愛心企業”、“最美愛心人士”、“我身邊的第一書記”等活動結合起來,凝聚正能量,讓群眾有想頭,干部有盼頭,脫貧有等頭。一定要有懲戒。扶貧工作雖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但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對當今干部來說,是新的嘗試和考驗,需要不斷摸索總結,出錯在所難免。如果是方法問題,允許犯錯和改正錯誤;如果是不作為、亂作為,該調整調整、該追責追責,不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旦成為“狼來了”,就會形成習慣性“庸懶散奢”和“推拖繞抹”,對群眾脫貧造成嚴重阻礙和傷害。 (作者系州扶貧移民局副局長)
    
  • 上一篇: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 下一篇:全州質監系統半年工作推進會在康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