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將迎大發展
本網訊(本網記者)9月6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旅游局關于印發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通知》,意味著這一未來10年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開始落實施行。
其中,《規劃》明確,將全國生態旅游發展劃分為8個片區,在8大生態旅游片區的基礎上,培育20個生態旅游協作區,建設200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形成50條跨省和省域精品生態旅游線路和打造25條國家生態風景道。
《規劃》根據區域資源特色、環境承載力和開發利用現狀,將全國生態旅游發展劃分為8個片區,并遴選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其中涉及四川的片區為:青藏高原生態旅游片區和長江上中游生態旅游片區。共有9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涉及的所在區域包括我州。
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將重點發展九寨溝—黃龍、稻城亞丁、二郎山—海螺溝、香格里拉,依托青藏高原高大山脈、江河源區、高寒草原大體量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生態資源,打造具有高原生態觀光與休閑、戶外運動、文化生態體驗、冰川科考、峽谷探險等特色的生態旅游片區。長江上中游生態旅游片區將重點發展蜀南竹海、大峨眉山、光霧山—諾水河、瀘沽湖、大渡河峽谷,依托大江大河、湖泊濕地、山地森林、特色地貌景觀及苗族、彝族、侗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生態旅游資源,打造具有長江及其支流觀光、喀斯特與丹霞地貌觀光、亞熱帶森林觀光、山岳與湖泊休閑避暑度假、長江流域民俗體驗等特色的生態旅游片區。同時,建設大巴山生態旅游協作區、青甘川三江源區生態旅游協作區、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協作區3個生態旅游協作區,讓四川旅游資源“走出去。”生態旅游協作區將發揮跨省域大山、大江、大河區域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突破行政區劃限制等措施,實現錯位發展、集群發展。
按照生態要素的線性分布和旅游線路組織的基本原則,形成50條跨省和省域精品生態旅游線路,其中涉及四川地區的共有6條線路。四川成都、康定、巴塘—西藏林芝、拉薩川藏公路風景道和云南麗江、迪慶—四川稻城—西藏昌都香格里拉風景道寫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