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州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洛絨曲批
■州委組織部 本網記者 秦松
燃姑鄉奪巴村距德格縣城315公里,海拔4000米,屬純牧業村。這里交通不便,缺水、缺電,信息閉塞,尤其是包蟲病一直困擾當地群眾,這同時也是致貧的主要原因。
去年9月,洛絨曲批放棄州醫院優厚的工作待遇和環境,主動申請到燃姑鄉奪巴村擔任“第一書記”。到任后,他立足村情,治貧先健體,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產業,成為讓群眾脫離病痛的好“門巴”和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攻堅克難敢擔當
一個州級機關的干部到基層農村去當“第一書記”,面臨的不僅是服務對象和工作環境的改變,更是“一切從零開始”的挑戰。燃姑鄉多數牧民群眾不懂漢語,更不了解中央、省、州委“精準扶貧”決策部署,對新來的“第一書記”很不信任,都說他來駐村只是做做樣子,時間一到就會走人。面對村民貧苦的生活,洛絨曲批深知任重而道遠,他充分發揮藏漢雙語優勢,克服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帶來的走訪難度,與駐村幫扶工作組干部一道,走村入戶,歷時3個月走訪完了107戶400余人,并配合縣鄉開展了兩次精準識別和回頭看工作,從陌生到熟悉,從懷疑到信任,他慢慢地走進村民們的心中。通過走訪調研,他發現這里“看不起病,看病貴”的問題非常突出,貧困戶因病致貧占56%,甚至還有群眾借高利貸治病。針對這一情況,他及時向縣委組織部、派出單位匯報,得到了大力支持。他用行動證明了群眾利益無小事,更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找準突破化糾紛
奪巴村是遠近聞名的“三多村”(貧困戶多、糾紛多、病人多),打架斗毆、偷牛盜馬、草場糾紛等事件頻發,針對現狀,洛絨曲批帶領駐村工作組、村“兩委”班子開展糾紛摸底23起、法律法規宣講6場次,惠及農牧民群眾600余人次。尤其是村民降擁是燃姑鄉出了名的霸道人,長期霸占公用夏季牧場,并在草場中修建房屋,不讓其他村民放牧,村干部每次勸說,都無功而返。當洛絨曲批第一次與村干部召開會議時,就有人說:“曲批書記,降擁霸占村上公用夏季牧場,不解決的話,我們村干部就去把他房屋拆掉!”得知情況后,他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講解政策法規,并多次上門給降擁做思想工作。剛開始,降擁并不歡迎他,甚至經常找借口躲著他。降擁妻子因病到州醫院就醫,人生地不熟,降擁又不懂如何辦理入院手續,無奈之下,請曲批幫忙,才順利將妻子安排入院,脫離生命危險。住院期間,洛絨曲批多次托朋友看望降擁及妻子,及時幫助解決困難,他的所作所為深深感動了降擁,牧場糾紛也迎刃而解。洛絨曲批與村“兩委”班子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理事務,并逐步建立起了矛盾糾紛排查機制,他用真心和行動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脫貧奔康明目標
“扶貧先扶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洛絨曲批于是根據村情實際,制定出了奪巴村“一養二畫三訓四醫”的發展規劃。即:培養30戶優良牦牛養殖大戶,在全村乃至全鄉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帶領全村走優質牦牛養殖路子,預計每戶每年收入5萬元;培養20名傳統藏畫繪畫技術人員,達到培養1人帶領一家脫貧致富的目的;提供就業信息,由州醫院安排10名保安、護工臨時就業崗位,努力實現勞務增收;由州醫院技術支持在奪巴村實施包蟲病防治示范點,治療包蟲病、結核病、白內障疾病,協助鄉、村組織改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基礎設施,為鄉衛生院爭取相關醫用醫療設備、救護車等幫扶物資,為鄉醫療人員爭取進修、輪訓機會,把救濟式扶貧與長遠扶貧相結合,力爭在2017年前,徹底解決包蟲病防治難題,把燃姑鄉打造成我州“包蟲病攻堅戰”示范鄉鎮。4月初,麻邛村村民細目突然離世,留下4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洛絨曲批趕去探望,他為孩子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后,又從派遣單位得到了大力支持,將其中一名孩子送往成都專業技術學校學習。
當好牧民貼心人
針對奪巴村牧民在外看病就醫難問題,半年多來,洛絨曲批先后到州醫院、省醫院等,為40多名患者辦理住院、出院、醫保手續。特別是今年60多歲的志它,患包蟲病晚期,在修補房頂時,不慎被木材砸中,右股骨骨折,右脛腓骨骨折,右跖骨、趾骨骨折,重度貧血,低蛋白血癥,一天的治療費用將近4千元,醫生告訴志它,要準備20萬元左右,才能治得好。聽到這話,志它絕望了:“上哪兒去找這么多錢!”當曲批趕到省醫院后,志它的眼淚奪眶而出,他說:“書記,我不想活了,你幫我給醫生說,讓我去死,我不要這只腳了!”洛絨曲批安撫好志它后,從醫生那里了解到志它未辦理醫療保險,而我州的外傷病人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是不能在異地結算的,這樣就更加大了志它的壓力。完善醫保手續是志它當前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洛絨曲批在單位醫??萍爸葆t保局的支持下,最終補辦好了志它的醫保手續,曲批又到州民政部門、州紅十字會、縣委組織部、縣民政部門、縣紅十字會等多部門爭取醫療費用,為志它解決了燃眉之急。
去年寒冬,洛絨曲批得知一位村民結核病復發,他克服山路顛簸、冰雪路滑的風險,硬是騎上摩托車去看望她,仔細詢問后發現,她沒按照醫師醫囑連續服藥,導致原結核病治療方案失效,而病人情況極不樂觀,于是,洛絨曲批迅速往州醫院傳染病醫院專家處打電話,詢問目前搶救治療方案,然后聯系病床,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目前病人已經康復。洛絨曲批就是這樣奔走在農牧區,就連叮囑吃藥這樣簡單的小事他都會不厭其煩。洛絨曲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奪巴村的各項工作中,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擔當,下派7個月,駐村工作達170多天,外出期間也多數在爭取扶貧項目、幫助村民辦理住院醫保手續。
因為心系牧民群眾,洛絨曲批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就連母親做手術,他也未能趕上,每次打電話,母親總說:“好好工作,多為村民辦點實事,我們還能照顧自己。”面對年老的父母,他滿心愧疚,但堅強的后盾讓他的工作充滿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