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海管局)如何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將電商扶貧作為幫助貧困地區快速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近日,在海螺溝景區“第一書記”創新創業座談會上,第一書記與參會者就如何利用電商平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海螺溝綠色蔬菜、羊肚菌、金銀花、名貴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品,蜀宣花牛、藏雞、藏香豬、貢嘎中蜂等畜禽養殖產品資源充足卻銷路不暢,怎么辦?
與會者認為,在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的今天,海螺溝利用電商扶貧的腳步才剛邁出,只有更好地將扶貧和電子商務有力結合,才能推動海螺溝景區電商扶貧工作。在討論中,與會者們達成共識,即:作為貧困地區,更多的是要依靠政府推動電子商務發展。除了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還應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品牌意識和顧客理念,村鎮一級農副產品應注冊商標,并通過食品安全認證建立品牌優勢。
要成立“農產品電商中心”,積極與當地申通、圓通、郵政等各快遞企業合作,搭建倉儲物流、在線融資、產品溯源、質量檢測、管理跟蹤與實時監控、農產品價格評估、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開發、行業資訊、商務智能等全方位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以及通過信息整合和規模優勢,降低農資品生產和采購成本或許會成為海螺溝電商扶貧未來發展的趨勢。
讓“第一書記”開微店,當店主,旨在解決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信息不對稱、產品滯銷、交易效率低下等難題。在海螺溝景區“第一書記”創新創業座談會上,就明確要求“第一書記”帶頭“開店”,幫助各村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出售家中的土特產,以獎勵機制激勵各村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同時,各店主必須秉承“創新、求實、開放、進取”的企業精神,植根現代農業,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助推農產品品牌創造,引領農村電商創業加速發展,打響扶貧攻堅戰。
采訪后記:
將精準扶貧與電子商務結合,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深入推進“電商扶貧”任重而道遠。“互聯網+扶貧”,或許正是改變山區貧困落后面貌的捷徑。海螺溝景區正是通過”互聯網+扶貧”,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通過第一書記開網店、成立農產品電商中心等方式,幫助景區農民銷售產品,最終達到了精準發力,幫助農戶盈利脫貧的目的。
現階段制約貧困地區農業電商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傳統農業購銷模式、思想觀念的慣性,以及人才的嚴重缺乏。當下,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貧困群眾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從而引導更多的貧困人口參與電商創業實踐,鼓勵“第一書記”帶頭開微店不失為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