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楊琦
甘孜州是“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核心區,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7個人。從7556米的貢嘎雪峰,到1100米的大渡河谷,集中了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所有自然之美。域內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蜀山之王”貢嘎山、“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亞丁、海螺溝冰川等世界級自然風光,其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也別具一格,被世界旅游組織定義為“21世紀旅游發展最具潛力的地方”和“不可多得的黃金旅游線路”。
近年來,為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甘孜州率先在全國提出“全域資源、全面規劃、全境打造、全民參與”的全域旅游發展理念,以全域旅游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科學合理地開發特色資源,著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最具優勢的富民產業,帶動高原藏區群眾脫貧致富,促進全州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初,甘孜州被整體納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創建范圍,未來幾年,甘孜將圍繞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把旅游業打造成甘孜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其成為扶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全域旅游之基石——
善用天賦資源
在海拔4000多米的木雅圣地旅游景區,河流彎曲、湖泊碧翠,綠草如茵、牛羊遍地。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坐進用牦牛毛編制的牧民帳篷里,飲青稞酒,喝酥油茶,無不愉悅歡樂。今年10月,木雅圣地旅客接待大廳就將落成,景區內第一期四個觀景平臺和基礎設施也相繼建設完畢,木雅圣地正敞開最熱情的懷抱迎接遠方的客人。
今年8月正式開園的木雅圣地景區位于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境內,是甘孜州第一個把民俗風情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旅游度假景區,也是全國第一個以體現藏族木雅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旅游區。像木雅圣地這樣善用天賦資源,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景區景點在甘孜遍地開花,如今,甘孜州已發布了十大旅游名片: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稻城亞丁,中國最美名山之一——貢嘎山,中國最美冰川之一 ——海螺溝冰川,中國最美的鄉村古寨——丹巴藏寨,川西最美的草原——扎溪卡草原,雪山下的文化寶庫——德格印經院,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國道318,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聞名中外的鐵索橋——瀘定橋,享譽世界的情歌——康定情歌。
“去年國慶大假,經過統計,一天進州車輛達到3萬臺。在甘孜州的公路上,全世界所有的越野車型都出現了。”甘孜州州長益西達瓦的言語中透露出自豪。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甘孜最大的優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文化的悠久綿長,賦予了甘孜大地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觀。尤其是在自然生態環境面臨考驗的今天,對擁有自然生態優勢的甘孜來說,全域發展旅游業已經具備了先決條件。
全域旅游之堅守——
保護生態放首位
國家旅游局駐瑞士辦事處負責人在與甘孜州領導人交流時曾感慨道:“在中國要找到一個地方像瑞士,那就是公園,而公園到處都有;但如果要找到一個地區像瑞士,那就是甘孜!”
這話不僅是說甘孜像瑞士一樣生態環境優美,更深層的意思在于,甘孜像瑞士一樣有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有合理利用并保護天然資源的先進理念——尊重自然,有度而為,永保生態。
在5年多的全域旅游實踐中,甘孜州決策層認識到,全域旅游要遵循“五個是”和“五個不是”。“五個是”即全域旅游是一種理念引領;全域旅游是一種生活追求;全域旅游是一種發展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種綜合提升;全域旅游是一種情懷、一種責任,是功成不必在我的一種奉獻。“五個不是”即全域旅游不是發眼前財、斷子孫路,不是家家生火、戶戶冒煙,不是到處修賓館、處處搞接待,不是粗制濫造、零門檻進入,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
同時,管住“三塊土地”,堅決管住宅基地、承包地、未建設用地,從源頭上防止旅游發展中的各種亂象。遵循“三先”步驟,堅持“先保護后發展”“先規范后準入”“先地下后地面”,做到“去水泥、去瓷磚、去人工痕跡,加綠、加水、加文化”。達到“三親”目標,即親自然、親文化、親生態。
“無論是考慮到主動服從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確保世界屋脊的生態安全,還是考慮到甘孜州的可持續發展,甘孜全域旅游都必須把保護挺在最前面。”益西達瓦表示,“要守護原生態、傳承原文態、留住原住民,做到生態、文態、業態相統一。”
全域旅游之活力——
善做精品產業
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向記者表示,近年來,甘孜州確立了扶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六大發展戰略”和“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甘孜要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特色高端產業是必經之路。
要做全省最好的高原農特產品。“甘孜未來農牧業發展方向就是做細、做精、做高端產品!”益西達瓦高舉手中的“海螺溝”品牌礦泉水,告訴記者,全州已經有屬于自己的四個優質品牌礦泉水,這得益于本地獨一無二的高山雪水。如今,甘孜在深入推進產業富民戰略中,積極打造“環貢嘎山現代農業經濟圈,康北生態農業產業帶,康南特色農業走廊”的“一圈一帶一走廊”農業區域發展布局,大力發展高原現代特色生態農牧業。
“用牦牛奶做的藍逸冰激凌媲美哈根達斯,走高端市場,已經遍布全國一線城市。每年日、韓等國的商人跨過千山萬水來收購甘孜雅江的松茸等野生菌!”甘孜州農牧局負責人表示,得天獨厚的特色農牧業資源和甘孜的旅游全域化發展戰略,為“農旅結合,以旅促農”創造了良好條件,為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提供廣闊的市場。
不可小覷的還有“中藏藥業”,通過園區、基地建設,整合州內藥材資源,積極引進高科技企業采用高新技術,加強藥品研發,初步形成了藥材種植、藏藥新藥研發、藥品生產、藏醫藥診所、藏醫藥文化保護的產業發展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甘孜州民族手工藝品,其發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品種多達300余種。產品除銷售康區外,還暢銷西藏、青海、甘肅等省,遠銷印度、尼泊爾、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地區。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推進甘孜民族民間手工業發展?
甘孜正全面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通過大力開發利用“噶瑪嘎孜”和“郎卡杰”兩派唐卡、河坡金屬手工藝品、阿西土陶等文化遺產,在特色文化旅游系列產品的開發上下功夫,在培育、打造、宣傳品牌上下功夫,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十三五’期間,按照‘發展與保護并重、傳承與創新互動’的思路,以全域旅游和民族特需品為重點,以特色旅游商品為突破口,推動民族文化資源向民族工藝美術商品轉換。到2020年,甘孜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力爭實現產值7.3億元。”甘孜州經信委主任何康軍說。
甘孜正逐步將全域的旅游資源做成精品,從而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財富。
全域旅游之續航力——
文旅搭臺引鳳筑巢
今年第九屆康巴藝術節在康定盛大開幕,甘孜州借此次盛會把州內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并全方位的展示,其重頭戲——“知名企業進甘孜”投資推介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參會地區、客商數量和500強企業創州內投資推介活動歷史之最,簽訂的16個合作協議投資金額達205.32億元。
這正是甘孜堅持文旅搭臺,引鳳筑巢的實踐。以文化傳承為亮點、以藝術展演為看點、以旅游參與為熱點、以項目推介為賣點,把文化藝術的傳承弘揚和旅游產品的推廣宣傳以及優質項目的招商充分整合,有力促進了甘孜州創建全國全域旅游先行實驗區和打造四川藏區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發展。
甘孜州在向百余家企業招商推介時坦誠地表示,甘孜招商難,所以全州加大力度搭建各種平臺,營造最優的投資環境,五十天落地的企業,政府出資獎勵,政務保證高效。“十二五”期間,甘孜州共收集招商引資項目700余個,實施招商項目220個,其中,續建項目156個,新建項目42個,引進州外國內到位資金684億元。“十三五”期間,該州計劃采取“科學招商、精準招商、有效招商”的辦法,每年引進到位資金100億元以上,五年累計達到500億元以上。
而招商的主力方向仍然是甘孜的旅游業,展開甘孜全域旅游的發展路徑圖,我們看到了決心、艱辛和希望。
今年2月6日,國家旅游局發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把甘孜州全部納入創建范圍。實踐證明,實施全域旅游戰略,能脫貧、能奔康。今年前8月,全州接待游客836.3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3.47億元,同比增長19.52%和18.16%。曾是省定貧困縣的稻城,通過發展旅游業,去年實現旅游收入10.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91.1%,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農牧民通過旅游收入增幅更加明顯。
未來五年,甘孜將緊扣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把甘孜建設成生態旅游經濟強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總收入和接待人次在2015年基礎上翻一番,分別達到200億元和2000萬人次,對GDP貢獻率上升至40%;農牧民旅游純收入6021元,占農牧民全年總收入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