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抓實學習教育 助力脫貧攻堅

甘孜日報    2016年11月16日

    雅江縣、州農業畜牧局、州商務合作局緊緊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立足職能職責,牢固樹立服務群眾、助力脫貧的意識,多措并舉決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州學習教育協調小組
    雅江縣
    五舉措保障脫貧攻堅持續推進

    雅江縣將“兩學一做”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各級黨組織履行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體責任,堅持區分層次,突出問題導向,由縣委、政府牽頭領導,縣攻堅辦協調,縣級領導、部門和鄉(鎮)村共同努力,以“五個狠抓”強化措施有效保障脫貧攻堅推進。
    狠抓組織領導。嚴格實行“雙組長”制,建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抓具體、各鄉鎮(部門)、攻堅辦抓部署、駐村幫扶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落實責任人員,明確工作職責,抓實工作落地。
    狠抓規劃研制。由多方參與審核修改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制定《雅江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53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專項規劃;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減貧總任務和“五個一批”政策,研究制定減貧計劃和脫貧任務,確保1994戶8961人減貧任務到戶到人。
    狠抓監督管理。注重加強三項管理,提升管理實效,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人員管理辦法,強化人員管理;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系列制度,強化項目管理;出臺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系列資金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管理。
    狠抓對口幫扶。國防科工辦系統派駐的1名貧困村“第一書記”和14名駐村干部,多方籌資500余萬元,精準幫扶該縣14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產業,宜賓援建資金安排400萬元用于精準扶貧項目建設。搶抓省級幫扶單位和宜賓市對口援建幫扶機遇,依托交通干線、結合各村實際,發展特色集體經濟,壯大自身發展能力。
    狠抓宣傳引導。發放精準扶貧宣傳掛畫、扶貧掛歷等脫貧攻堅宣傳資料6000余份、宣講167場次;加強脫貧攻堅媒體宣傳,相關新聞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采用2條、省級媒體采用18條、州級媒體采用29條、縣級媒體播放78條。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脫貧攻堅推進情況,著力營造全民關注扶貧,全民參與扶貧的大氛圍,轉變群眾思想,破除被動脫貧制約。
    州農業畜牧局
    抓實“五個注重”服務脫貧攻堅

    該局緊緊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明確職責任務、細化工作措施,以農業產業扶貧統攬農業、農村工作,扎實推進產業扶貧、技術扶貧工作,促進特色農牧業持續發展,服務脫貧攻堅。
    注重抓規劃明思路。指導各縣“十三五”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規劃的編制和修編,制定了2016年州、縣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重點聚焦今年281個摘帽村農業產業扶貧規劃。明確提出全州農區、半農半牧區要以換種子、抓改良、扶專合、擴規模為抓手,牧區要以畜種改良、畜群結構調整、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草原生態保護為著力點,強力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工作。
    注重建基地育產業。全州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達到47.64萬畝,較去年增加17.64萬畝、增長58.8%。其中:在今年摘帽的275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成農業產業基地6.8萬畝、占14.3%。啟動新一輪草原生態獎補政策,落實草原禁牧補助4500萬畝,草畜平衡獎勵7963萬畝。在石渠、白玉等9縣繼續實施2015年退牧還草工程,在159個以牧業為主的產業發展貧困村的貧困戶建設圍欄割草基地14萬畝,牲畜暖棚417座3.3萬平方米,巷道圈45個,貧困村新增各類畜禽3.9萬頭(只、匹)。
    注重抓技術提素質。組織編制《甘孜州農業產業扶貧技術手冊》,組建18個州級駐縣科技扶貧組、3個科技創新團隊,18個縣級科技服務隊,下派駐村農技員1055名,駐村進村1.9萬人次、走訪貧困村戶26277戶次,入戶指導16101戶、41555人次,開展技術培訓7.6萬人次、培訓村“兩委”負責人1775人次,駐村農技員培訓1277人次,實現貧困村技術扶貧全覆蓋、州縣技術力量全整合。大力推廣糧、油、菜、畜禽等新品種、新技術,調運各類農用物資1.44萬噸、種苗277萬株、農機具1219臺(套);大力實施“358”示范工程,創建產業扶貧示范村31個、示范戶447戶。
    注重培育龍頭主體。全州農業合作社達到1512個,新增461個、增長43%,家庭農牧場達211戶,新增15個、增長7.6%,種養大戶達到3497戶,新增258戶、增加7.9%。其中:在貧困村入駐農產品產地加工企業32家,吸收貧困就業人數1726人;在165個摘帽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7個,入社貧困人口7401人;扶持家庭農牧場23個、種養大戶550戶,流轉土地(草地)9186.7畝。
    注重抓典型強督查。今年先后在瀘定、石渠組織召開了全州農業產業扶貧現場會和牧區產業扶貧現場會,通過典型引領、會議交流、現場觀摩等方式,推進了全州產業扶貧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動。以一條信息、一個電話、一次會議、一輪督查“四個一”行動抓實農業產業扶貧工作。
    州商務合作局
    “五力”入手助推脫貧攻堅

    為加強全員精準扶貧,深化“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機制,踐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該局組建結對幫扶小分隊,深入德格縣亞丁鄉根達村“五力”入手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激發動力,進村入戶結對子。借鑒群眾工作全覆蓋的有效做法,采取小分隊進駐、結對子、走親訪親等方式,由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定期與幫扶對象和結對親戚聯系,主動與他們拉家常、問生產、談生活、話致富。按照“四看法”,詳細掌握、記錄結對戶的生產生活情況,結下聯系幫扶對子,留下聯系電話,建好檔案及臺賬。小分隊共結對幫扶5戶,重點走訪慰問五保戶1戶,代訪結對戶23戶。
    提高效力,調查走訪摸家底。重點對產業發展、家庭增收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致貧原因以及急需解決的困難,共征求群眾工作建議3條,收集普遍性問題2個,個性問題3個,并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反映情況、跟蹤落實,把民事辦實。
    提升影響力,宣講政策造聲勢。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奮斗目標,立足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具體實際,找準“結合點”與“切入點”開展政策宣講3場次,個別政策輔導16人次,現場發放宣傳資料5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9人次,營造濃厚的精準扶貧氛圍,力求人人知曉、全員參與。
    消除阻力,指點迷津破難題。結合實際情況,鼓勵貧困戶消除畏難情緒,變被動為主動,思謀脫貧辦法和出路,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通過電商等方式推廣銷售牦牛肉、酥油、酸奶等特色商品,提升經濟效益,增加家庭收入,早日擺脫貧困落后面貌。
    增強能力,普及科技助發展。鼓勵結對戶送子女入學,提高文化素質;免費發放科普書刊21本,動員群眾學習運用科學養殖技術,消除包蟲病負面影響,改進飼養方式,提高牲畜出欄率。
    
  • 上一篇:我州加強林農培訓助推脫貧攻堅
  • 下一篇:全州地稅有序推進電子征管檔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