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2016年12月20日
本網訊(局辦)近年來,在甘孜州委、甘孜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扶貧移民局的指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先移民后建設”的一個方針,充分發揮“三個主體”責任,會同水電開發企業等單位,精心組織、攻堅克難,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移民工作體系不斷規范。2005年,我州成立了州大中型水電工程移民領導小組辦公室,各相關縣也陸續成立了縣移民辦。2010年底全州機構改革時,州、縣移民局與州、縣扶貧辦合并,成立了州、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2013年,州委、州府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成立了州委書記、州長為指揮長的州大中型水電移民工作指揮部,統籌推進全州水電移民工作。
——移民工作機制不斷完善。2013年起,我州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甘孜州大中型水電移民工作十大機制》。十大機制包括組織機構、總體方案、處突預案、議事協調、目標考核、信息反應、移民工作行為規范、工作隊員行為準則、省州移民政策匯編、水電移民政策解答等十個方面。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規范了工作職責和各方權限,明確了考核督查內容,加大了對移民工作的問責力度,確保了全州水電移民工作順利推進。
——移民安置方式不斷探索。針對我州移民安置容量有限,安置難度大的特殊性,積極向省局匯報反映,在國家水電移民原有6種安置方式的基礎上(有土安置、自謀出路安置、自謀職業安置、投親靠友安置、養老保障安置、復合安置),已同意我州在新建水電移民項目中,試點推行“逐年補償安置方式”,有效地化解了有土安置的壓力。在切實做好水電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基礎上,為積極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2011年,我州出臺了水電移民惠民補助政策,州、縣從水電稅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按80至300元/人.月不等的標準發放惠民補助資金。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水電惠民補助資金3880.416萬元,直接受益人口4424人。優化移民工程建設方式,加快推進移民工程建設進度。近年來,我州移民安置點和專項移民項目建設多數采取開發業主代建方式建設。
——移民工作環境不斷優化。我州部分移民對移民政策理解不夠,對補償補助期望值過高,甚至有強行務工和運輸、強買強賣砂石材料等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水電移民工作的推進。針對上述情況,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電移民工作環境治理,通過大力宣傳移民政策法規,依法依規處理矛盾糾紛,嚴厲打擊水電移民工作中的不法行為,狠抓信訪維穩工作,建立移民工作信息專報機制等手段不斷優化了移民工作環境。
——移民工作成效不斷顯現。通過10余年的努力,全州累計實現永久搬遷安置移民12500余人,建成康定姑咱、瀘定白日壩等移民集中安置點9處,開工建設康定章古河壩、丹巴格宗、雅江瓦多等移民集中安置點10處,完成了大量的等級公路、通訊電力線路、企事業單位等專業項目遷建補償工作,確保了瀘定、大崗山、長河壩、黃金坪、猴子巖、江邊、關州、吉牛、踏卡、斜卡等大中型水電工程的按期下閘蓄水和投產運營。全州水電移民工作的平穩有序推進,確保水電資源的加快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