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11日
——我州2016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康定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簽名活動。
■州文明辦 文/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擺脫貧困》一書也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有關“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系”的論斷,書中提出:“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在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宏偉征程中,我州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固樹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行動自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真抓實干,常抓不懈,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提升、新成效。
施道德之“肥”,育尚善之“花”。一是通過開設媒體專欄、制作戶外廣告、打造主題街道等形式,宣傳核心價值觀6700余條次。投入145萬余元,打造康定市為全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合示范點。廣泛開展公益廣告征集活動,評選展播優秀作品45件。向干部群眾發放宣傳掛歷、手冊等6.63萬余份,組織開展《世紀的約定》傳唱活動8610余場次。街道廣場、鄉村社區、線上線下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學習氛圍。二是以紀念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依托瀘定橋紀念館、磨西會議舊址等愛教基地,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90余場次。錄播“甘孜講壇”文化類專場電視節目3期,在各級文明單位建成“道德講堂”500余個,形成涵養道德、傳播道德的主陣地。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210余場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品德。感黨恩愛祖國、提精神謀發展、展文化揚美德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得到夯實壯大。三是制定《甘孜好人推薦評選辦法》,評選“甘孜好人”12名,樹推“中國好人”3名、“四川好人”12名;舉辦“首屆十大感動甘孜最美好人頒獎晚會”,表彰最美甘孜好人10名。樹推“全國文明家庭”1戶、“全國最美家庭”1戶、“四川最美家庭”2戶。建立州、縣、鄉、村四級“好人榜”,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跡8600余條次。唐時膠、孟江、張靈波等“平民英雄”成為全州干部群眾學習的標桿和甘孜文明進步形象的代言,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新風尚得到廣泛傳揚。
引創建之“水”,育惠民之“花”。一是全力抓好康定、九龍、稻城創建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工作,邀請省文明辦領導、專家開展實地指導、模擬測評、材料預審等4次。三縣(市)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創建工作充分保障,通過召開會議、現場督導、新聞曝光等舉措,強力推動268條指標落地落實落細。創建工作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康定市民感嘆道:“創建文明城市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發生的新變化,街道更加暢通潔凈,生活更加舒適便利,街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現象少了,生活在這樣文明城市里感到幸福和滿足。”二是認真做好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申報推薦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組深入67個預申報單位、村鎮和社區開展實地指導、模擬測評等,嚴把創建質量關;按照規范程序確定的15個正式申報對象順利通過省測評驗收。省文明辦領導在我州開展測評驗收工作時指出:“甘孜的文明創建工作行業意識到位、各級領導重視到位、社會責任發揮到位、文化孕育到位、管理規范到位、統籌規劃到位。”三是結合精準扶貧,印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抓好美化鄉村環境、培育文明鄉風、豐富鄉村文化、開展結對幫扶、建好惠民項目、深化志愿服務“六項工作”。落實項目資金190萬元,建成瀘定縣杵坭鄉杵坭村、色達縣楊各鄉支巴村等10個省級幸福美麗生態文明示范村和康定市爐城鎮大河溝村、九龍縣呷爾鎮華丘村等4個“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示范點。592個州級以上“文明單位”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明確幫扶任務、落實幫扶措施,助力全面同步小康社會建設。有著“膠鞋書記”美譽的爐霍縣泥巴鄉次郎村“第一書記”陳旺說道:“精神文明建設讓群眾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改掉了陳規陋習,培養了感恩之心,彼此間也懂得禮讓三分。”
耕護幼之“壤”,育希望之“花”。一是落實項目資金210萬元,啟動建設中央項目鄉村學校少年宮14所,實現學生數在200人以上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全覆蓋,受益學生達7萬余人。9個縣(市)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提升完善縣級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中心6所、新建縣中心3所,做到功能完善、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累計服務中小學生3100余人次。瀘定縣八一愛民小學楊雪瑞同學高興地說道:“鄉村學校少年宮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平臺,我們在這里能夠發揮特長、展現自我、健康成長。”二是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中華經典誦讀”“紅軍后代主題報告會”等主題實踐活動110余場次;積極參加全省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獲各類獎項11個;深入開展四川省美德少年尋訪活動,推樹“四川省最美少年”1名、“四川省美德少年”2名,涵養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依托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格薩爾說唱藝術班”“藏文書法班”“足球興趣班”等,培養未成年人興趣愛好,推進素質教育。巴塘縣創作的優秀節目“少兒激情弦子”將代表四川省參加2017年全國未成年人網絡春晚。三是成長環境得優化。制定文明校園評創標準,啟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評選州級文明校園評38所,推薦18所學校參評省級文明校園。開展了“掃黃打非護苗2016”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傳播非法有害少兒出版物及信息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多讀書、讀好書;同時開展了保護未成年人的綠色禁網和頻道創綠行動,著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筑“綠色空間”。
耀愛心之“光”,育進步之“花”。一是以QQ群為載體,落實項目資金54萬元,建成學雷鋒愛心總聯盟1個、縣(市)聯盟18個;組建村(社區)志愿服務站點320余個、各類志愿服務組織210余個,形成總聯盟統籌協調、站點收集需求信息、縣(市)聯盟發布需求信息、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活動的良好工作體系。同時,管好用好“甘孜文明網”,開通“文明甘孜”微博、微信平臺,為開展網絡文明傳播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廣闊空間。二是成立甘孜州志愿服務總隊,組建了黨員、青年、巾幗等17支州級志愿服務大隊和18支縣(市)志愿服務大隊,州級部門結合職能職責組建志愿服務分隊34支,累計招募志愿者1萬余名。以各級文明單位為主陣地,組建起1700余人的網絡文明傳播隊伍,開啟志愿服務傳承文明、倡導新風、展示形象的新局面。三是以愛心聯盟為載體,開展“學習雷鋒-鄰里守望”“暖冬行·愛傳遞”等志愿服務活動1960余場次,關心關愛老弱病殘、留守兒童、貧困戶等2.8萬余人次。圍繞中心工作,結合“愛國守法感恩團結”宣教活動,開展送文藝、送法律等志愿服務活動240余場次。瀘定縣杵坭村王大爺說道:“縣上經常組織很多志愿者來為我們這些老年人做家務、陪我們聊天,感覺很溫暖。現在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老百姓日子也越來越好。”第九屆康巴藝術節期間,9支志愿服務隊伍、1000余名志愿者發放“爭做文明市民”倡議書、“康定市民文明公約”等4200余份,對垃圾亂丟、亂貼亂畫等不文明現象進行了集中整治,為藝術節成功舉辦和康定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