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3年12月02日
近日,記者在全國最大的蟲草交易市場——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內發現,產自甘孜、阿壩等地的四川蟲草難覓蹤影。這一現象緣于蟲草價格下跌。
據中國——成都中藥材指數,11月18日,冬蟲夏草的周價格指數為142.57,比4月下旬的183.05下跌22.1%。而據中藥材天地網的最新數據,截至11月18日,2000條四川產地的冬蟲夏草從年初最高的22萬元/公斤左右,跌到目前18萬元/公斤,跌幅為18%。“產量增加、需求減少,以及近年來過度投資品化,是蟲草價格下跌的三大主要原因。”成都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指出。
■ 方圓
川草無奈披上藏草“皮”
四川德仁堂集團執行總經理鄒康祿告訴記者,每年四川藏區出產的蟲草占全國總量的10%-20%。按照全國每年蟲草產量80噸計算,川草年產量在8噸-16噸左右。“川草價格比藏草大概要低兩個等級。現在行情不好,川草價格降得更厲害,經銷商會將川草披上藏草的‘皮’來減少損失。”
“川草當藏草賣的情況一直都有。只不過價格好的話,川草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不必冒充藏草;價格不好的時候,冒充藏草的現象就會普遍點。”四川天府醫藥競爭力促進中心主任許雷解釋。
品相不同質量其實無差距
為何川草的價格要比藏草低?
一家叫做“中華蟲草行”的店鋪里,店長任中華認為藏草質量最優,青海玉樹的蟲草其次,川草最劣,這是依據蟲草的形態、色澤、根條得出的結論。“藏草呈金黃色,草尾很短;而川草顏色偏褐,草尾也最長。”任中華手里捏著一根藏草比劃著說。
專業人士并不認可這樣的標準。因為無論是藏草還是川草,其藥效和質量其實都差不多。“那些標準都是蟲草的外在品相,完全不能說明蟲草質量。西藏的自然環境和四川藏區不一樣,蟲草的品相自然會有出入。”鄒康祿認為,“蟲草含有的主要成分是蟲草酸、蟲草素,從檢測結果來看,川草和藏草沒多大區別。”
揚長避短走深加工路線
在許雷看來,川草和藏草沒多大區別,而蟲草的價格與價值也存在嚴重不對等。“近年來蟲草概念和療效遭到爆炒,導致市場將蟲草視為一種投資品和高檔禮品。”許雷認為,如果消費者能用平常心看待蟲草,就不會在乎蟲草是四川產還是西藏產。
蟲草被爆炒,鄒康祿憂心忡忡:這不利于川草發展。在他看來,一旦蟲草恢復平常身價,川草就能凸顯自身的競爭優勢——比藏草有更高的性價比。有了性價比,藥店才愿亮出“川草”身份。
深加工也是川草的重要出路。青海玉樹蟲草被制成含片后,最低價格也在每克800元左右,而原草的最低價格只有200元/克左右。“深加工對于川草這樣品相不好、療效卻不差的品種而言,可謂是揚長避短。”鄒康祿稱,目前四川德仁堂正在與中科院共同研制蟲草加工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