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3年12月18日
今年以來,農行甘孜分行認真貫徹州委州政府“甘孜州金融支持‘扶貧惠農工程’工作”會議精神,在金融支持“三農”發展中與地方黨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以經營轉型為抓手,以流程再造為手段,以提高服務水平為目標,發揮信貸資源的支撐作用、增強信貸投入對經濟發展的有效性,發揮金融產品的便民作用、增強金融工具與經濟建設的粘合度,發揮渠道建設的輔助作用,增強服務平臺對社會公眾的普惠性,服務“三農”取得明顯進展。近年來,該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先進單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被農總行授予“全國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先進集體”,被人行成都分行授予“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先進集體”,被農行四川省分行授予“服務三農先進集體”,被人行甘孜中支授予“甘孜州銀行卡助農取款優質服務點”等多項榮譽。
搭建合作平臺 深化三農服務
該行堅定不移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積極支持康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一主線、三加強”藏區工作思路,主動加強向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匯報,積極探索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渠道、路徑,促成農行四川省分行和甘孜州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把甘孜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合作區域,搭建起高層次的合作平臺,擬在未來5年為甘孜州“三化聯動”和“六大支柱”產業建設提供總額不低于人民幣150億元的意向性信用額度,積極支持甘孜經濟跨越式發展。在此框架下,該行相繼與甘孜縣、稻城縣、稻城亞管局簽訂銀政合作協議,積極落實省分行與州政府達成的戰略合作事項,認真貫徹金融支持“扶貧惠農工程”工作部署。
立足產業布局 加快推進發展
按照“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該行持續加大對我州“六大支柱”和縣域經濟的信貸投入,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16億元,成為全省農行第五個貸款余額超過100億元的經營大行。支持旅游業優先發展。圍繞“環貢嘎山兩小時經濟圈”和“香格里拉核心景區”建設,加大對全州旅游項目、配套項目的優先支持。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三年共投放旅游類、文化產業類貸款7.53億元,有力的提速了全州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重點發展和深度開發。助推能源項目加快建設,三年投放水電貸款90.70億元,重點支持了甘孜州一批骨干電站、中型電站、小型電站建設;投放礦產開發貸款2.04億元,支持我州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創新模式服務農戶牧民,采用“公司+基地+農戶”、“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聯保農戶”、“公務員+農戶”、“抵押+保險+農戶”、“合作社+農戶聯保”等擔保方式,發揮小額農貸的惠農助農作用。今年新增轄屬4個縣支行對農戶貸款的開辦權,使全行農戶貸款開辦行增加到16個,擴大農戶申貸的范圍和渠道,加大推進農戶小額貸款、農村個人生產經營貸款的投放力度,幫助個體經營戶、種養殖戶發展生產,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就業。截止11月末,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1953萬元,其中農戶小額貸款累計發放10528萬元,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005萬元,農村生產經營貸款1425萬元,成為了廣大農戶牧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真情助農普惠邊遠鄉村,以“訊通工程”為切入點,致力于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努力消除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惠農卡總量突破23萬張,較“迅通工程”建設初期增長110%,社保IC卡發卡總量達21萬張,農村地區居民持卡消費比例持續上升;累計布放600個助農取款服務點,覆蓋全州207鄉鎮、528個行政村,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覆蓋率達100%。
實施轉型改造 提升服務水平
該行大力推進網點服務“軟”轉型和基礎設施“硬”轉型。分兩年完成全州31個營業網點和客戶經理的文明標準服務導入,并在基礎上推進持續推進“標桿網點”建設,致力于營業窗口柜員服務水平的培訓與提升,使農行基礎物理網點的外在形象煥然一新,柜員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客戶分類、功能分區、業務分流、服務分層”的轉型再造。同時,該行大力推進刷卡無障礙示范街創建,加強POS商戶培訓指導,其簽約商戶收銀員連續三年榮獲全州技能競賽第一名,為城鎮居民提供了便利金融服務。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共布放ATM機具133臺,較“迅通工程”建設初期增長171%;安裝POS機具4812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短信服務用戶分別達到5.8萬戶、2.1萬戶、電話銀行6.9萬戶、13.3萬戶,推動了銀行自助服務和非現金支付工具向農牧區的延伸。在此基礎上,該行結合農行自助機具投入逐年增大、電子銀行日益推廣的實際,年年持續開展“送金融知識(產品)下鄉、到村、入戶”系列普惠性金融宣傳活動,極大地延伸了金融服務的領域和覆蓋范圍。此外,該行在深化全行人力資源改革的基礎上,在全省農行率先將網點員工積分管理嵌入員工績效管理,調動了網點員工服務社會公眾的積極性。(農行甘孜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