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1月13日
農戶采摘金銀花。
中藏藥業在我州既是一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我州作為南派藏醫藥的發源地,生物資源多樣性特征顯著、中藏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種類約占全省的50%,中藥材產量約占全省總量的40%,發展潛力巨大。為打造中國藏醫品牌,幾代人付出了艱辛努力,但是,我州中藏醫藥仍然面臨著“有好資源無好產品,有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困境,如何走出中藏醫藥的發展困境?
今年年初,我州召開了州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州中藏醫藥產業大會,州委、州政府以市場視野、發展眼光審視了我州中藏醫藥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首提打造完整中藏醫藥產業鏈,推動中藏醫藥產業發展。提出將著力從“一主線、兩目標、三重點”建設入手,集中抓好“兩園區、五基地、五體系”建設,加快重點縣中藏醫藥基地建設,推進特色藏醫藥新產品研發工作;要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大“國藥準字號”“國食鍵字號”的爭取力度,力爭用8年時間使我州中藏醫藥業成為富民興州的支柱產業。
中藏藥業在我州既是一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我州作為南派藏醫藥的發源地,生物資源多樣性特征顯著、中藏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種類約占全省的50%,中藥材產量約占全省總量的40%,發展潛力巨大。為打造中國藏醫品牌,幾代人付出了艱辛努力,但是,我州中藏醫藥仍然面臨著“有好資源無好產品,有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困境,如何走出中藏醫藥的發展困境?
今年年初,我州召開了州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州中藏醫藥產業大會,州委、州政府以市場視野、發展眼光審視了我州中藏醫藥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首提打造完整中藏醫藥產業鏈,推動中藏醫藥產業發展。提出將著力從“一主線、兩目標、三重點”建設入手,集中抓好“兩園區、五基地、五體系”建設,加快重點縣中藏醫藥基地建設,推進特色藏醫藥新產品研發工作;要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大“國藥準字號”“國食鍵字號”的爭取力度,力爭用8年時間使我州中藏醫藥業成為富民興州的支柱產業。
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
藏醫藥學是藏族人民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從藏醫始祖宇妥?元旦貢布撰寫藏醫四部醫書開始,藏醫藥學的歷史已有2000余年。藏藥以獨特的藥理體系和顯著療效,日益受到人們關注.。近年來,當“佐塔”、“珍珠七十丸”、“仁青夢覺”等一系列由我州自主研發的藥品投放市場以后,便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而誕生這些藥品的甘孜州也正在因為蓬勃興起的中藏藥業而吸引著更多關注的目光。
日前,記者走進州藏醫院藏醫藥展廳,藏藥標本、藏醫古籍、藏醫壁畫彩繪和藏醫外科器械把人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透過這些展品,人們仿佛聽到藏醫藥鼻祖們正穿過千年的歷史煙云娓娓講述著藏醫藥發展的歷史……
從成都前來求醫的李女士患有增生性關節炎,由于病情嚴重,過去一直靠吃止痛藥來止痛,剛剛結束的三個療程準備出院的她告訴記者,過去對藏醫一直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經人介紹來到這里治療,兩個療程后,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不用再吃止痛藥了,她對這次治療十分滿意,藏藥的神奇療效也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現在,我們醫院門診80%都是藏族以外的患者,很多病人還是從外地慕名前來求醫的。”州藏醫院院長白瑪卓嘎告訴記者,近幾年,藏醫藥受到越來越多患者青睞,一方面是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人們對藏醫藥的了解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全州加快發展中藏醫藥業,政府對藏醫藥的扶持力度加大,逐步將藏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方便了患者。
我州中藏藥業正迎著朝陽大步向前。“得益于歷史的深厚鋪墊和獨特的自然地理因素造就的富集資源,中藏藥業在甘孜大地有著深遠的發展歷史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州中藏藥業辦呂群英告訴記者,我州作為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包括藏醫藥在內的康巴文化源遠流長,中藏藥材資源豐富,特別是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發展中藏藥產業的條件和優勢。獨特的自然優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是培植中藏藥業的先決條件。我州具有其它地區截然不同、無法比擬的高原生態、生物、環境及地域等優勢條件,是發展綠色無公害產業的最適宜區。我州生物資源多樣性特征顯著,是中藏藥材種類最豐富和蘊藏量最多的地區,也是我省最主要的中藏藥材產區。全州常用藏藥植物500余種,尤以蟲草、貝母、大黃、黃芪、雪蓮花、紅景天、沙棘、秦艽、羌活等最為著名。
繪就中藏藥業發展藍圖
“實現藥材種植規模化、中藏醫藥研發系統化、產品生產流通集約化、中藏醫藥服務特色化,形成產業環節相互銜接的完整產業鏈。到2020年,中藏醫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州委、州政府為我們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新目標既堅定必勝信心,又昭示美好前景,我州中藏醫藥產業蓄勢待發。
目標既定、方向明確、措施具體、發展中藏醫藥產業只待破局。“在打造中藏醫藥產業鏈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突出其南派藏醫藥優勢,實現傳承與創新有機結合的特色發展。在產業發展上采取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并進的發展辦法。”州經信委主任何康軍告訴記者,我們以中藏醫藥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主線,不斷培育中藏藥產業,狠抓“兩園區、五基地、五體系”建設,讓“產、學、研”有機結合,打造中藏醫藥業完整的產業鏈,逐步實現藥材種植規模化,中藏醫研發系統化,產品生產流通集約化,中藏醫藥服務特色化,不斷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力爭實現中藏藥業總產值過50億元和20個中藏藥品進入省基藥增補目錄。
今年,州中藏藥業領導小組相關單位按照“做好一次調研、培養一批學生、研發一批藥品、扶持一批企業”的安排部署,在全州開展中藏醫藥產業發展調研,對學習藏醫學生的學歷、行醫認證資格、對企業實施的稅收政策,對中藏藥品研發情況等做了詳細調研,研究對策,引進和培養現代醫藥應用人才、藏醫藥民間傳承人才,培養藏醫藥技術骨干,以硬件與軟件的同步推進來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健全各地的中藏醫藥服務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現代物流大型藥品經營企業和藥品配套企業,加快瀘定、康定醫藥園區建設步伐,力爭在要在藏醫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開發上有所突破。
據了解,到2015年,全州將建成2家中藏藥業生產企業,3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家中藏藥材飲片加工企業,11家標準化藏藥制劑室;將建成中藏藥資源保護基地5000平方公里、撫育基地20萬畝、人工種植基地5萬畝,年生產總值將達到20億元。到2020年,我州將培訓至少300名社區和鄉鎮衛生院藏醫藥技術骨干,17名藏醫學科帶頭人和20名藏醫藥民間傳承人才,引進和培養100名現代醫藥應用人才,力爭建成19家標準化中藏醫院,完成300個鄉鎮衛生院中藏醫藥科室建設,加大對現有337個制劑品種中優勢品種的深度開發力度,力爭打造一批 “國藥準字號”、“國食鍵字號”中藏醫藥品牌。
全州經濟新的增長點
雖然現在中藏藥在我州還普遍處于創業初期,人才、資金、技術仍然是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立足于藍圖規劃,不斷探索,奮力進取,中藏藥的巨大潛力逐漸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致富的動力源泉。
2011年,在瀘定高原生物科技開發中心的幫助下,瀘定興隆鎮毛家寨村、慶豐村紛紛建起了波棱瓜試驗基地。幾年來,毛家寨村、慶豐村村民大力種植波棱瓜,中藥材種植業大發展,家家戶戶增收明顯。
“村民們從基地領回種苗,藥業公司所需原料能以穩定價格足額收購波棱瓜,農戶銷路不愁,比我們過去在玉米地里忙乎一年的收益高多了。”毛家寨村村民楊建康告訴記者,過去,村民們的主要玉米和洋芋,收入不高,增收緩慢。自從村里建起了波棱瓜種植基地以后,他們種植積極性高漲,家里經濟收入年年增加。今年,自家僅種植波棱瓜就收入3萬元。
“波棱瓜籽可以入藥,農戶種植波棱瓜不愁銷路,經濟效益好。”瀘定高原生物科技開發中心總經理劉代品告訴記者,波棱瓜是康定金珠藥業公司篩選的主要生產品種,金珠公司建起了自己的藥業種植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加農戶的模式,確保農戶的產品以每畝1100元的價格出售,村民們增收明顯。
“產業化基地主要針對公司生產藥品所需的藥用原料,基地還將向州內適宜種植藥材的地方拓展。”康定金珠藥業公司副總經理胥治國介紹說,公司建起了中藏藥種植科研園、中藏藥材加工工廠、中藏藥材產業化種植基地和銷售網點,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集科研、原料、加工、市場為一體的產業鏈,以市場為導向,對新產品進行研發,確保公司具有持續不斷的核心技術支撐,建立藥材產業化種植基地,并以具體品種拉動原料藥材的種植業全面穩健發展。產業化基地建設采用了公司基地加農戶的模式,公司所需原料能以穩定價格足額收購,以確保種植戶收益。
自基地建立以來,瀘定興隆鎮的農戶種植積極性高,半高山村莊的200多戶農戶加入到種植波棱瓜的行列,波棱瓜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到800余畝,僅慶豐村的藏藥波棱瓜產值就達80余萬元。
“瀘定金珠生態藥業產業園建成后,還將研發藏醫保健品和藏醫藥養生旅游產品。”科創藥業集團副總裁李光明介紹說,今年,科創集團控股的瀘定縣金珠生態藥業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公司不僅有自己的藥材種植目標,還將研發一些保健品和養生產品。他表示,未來兩年內,這里將建成以中藥飲片加工、中藏藥研發、中成藥生產、藏藥生產、保健食品生產、功能飲料、醫藥物流貿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中藏藥產業園區,形成年產值達10億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帶動種植戶3000戶以上的中藏藥產業格局。
這是我州進行中藏藥材種植、研發中藏藥產品的一個縮影。在開發中藏藥資源方面,全州各縣本著“二園區、五基地、五體系”的中藏藥產業發展思路,從本地實際出發,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推進中藏藥產業基地建設。各藥業開發企業不斷加大對俄色茶、大黃、半夏、天麻、波棱瓜、藏木香、手掌參、秦艽等人工種植和人工培育的力度,形成產業環節相互銜接的完整產業鏈,逐步實現藥材種植規模化、中藏醫藥研發系統化、產品生產流通集約化、中藏醫藥服務特色化,努力推動我州中藏醫藥產業發展。
底部大突圍,關鍵靠實干。我州中藏醫藥發展正逢其時,前景可觀,只要我們燃燒激情、傾注心血、孜孜不倦、后發趕超,全州中藏醫藥產業就一定能旭日東升、綻放光芒。(見習記者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