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1月27日
2012年12月26日,州委十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共甘孜州委關于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的決定》,奏響了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的樂章。與此同時,州委、州政府確立了“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和“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三化聯動發展路徑,提出了優先發展旅游業,有序發展能源業和礦產業,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民族文化產業和中藏藥業的“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制定出臺了六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州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發展目標。
一年過去了,當我們仔細搜尋365天的記憶痕跡時,發現產業強州正在從夢想變成現實。
全域旅游揚帆起航
主題詞:優先發展旅游業。
看點:2013年3月29日,我州召開全域旅游發展大會,對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州政府與省旅游局簽訂了共同推進甘孜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外,去年全州共實施18個重點旅游項目,總投資33.36億元。
2013年9月16日上午8時34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一架空客A4215飛機平穩降落在稻城亞丁機場,標志著我州第二座民用機場,目前世界海拔第一的高原機場正式通航并投入運營。從這一天起,遙遠的香格里拉不再遙遠,這將使省會成都到稻城亞丁2天的車程縮短為1小時。亞丁機場通航后,架起的是連接世界與“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的天梯,打開的是世界了解甘孜的窗口,開啟的是甘孜全域旅游的新篇章。在機場通航的同時,經過閉門打造后的亞丁景區精彩亮相,亞丁旅游形成了一個個小高潮。2013年中秋小長假,亞丁景區共接待游客2151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8萬元。機場通航后的首個黃金周,稻城縣竟奇跡般地接待了境內外游客43956人次,同比增23.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64.9萬元,同比增22.75%。進入冬季后,成都至亞丁航線不斷增加班次,亞丁旅游冬天不“冷”。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過去的一年,我州按照全域資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參與的理念,以產業全域覆蓋、景區全域聯動、產品全域優化、線路全域統籌、品牌全域整合、市場全域營銷的方式,緊扣“二軸、三域、四重點”,全力打造中國全域旅游先行區、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用文化引領景觀打造、引領城鄉建設、引領基礎建設、引領旅游餐飲、引領旅游產品開發、引領旅游活動,依托在州外、州內舉行的文化活動推介旅游,以文化留客,實現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國道317、318線為軸線,把全州15.3萬平方公里全境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和建設,按照“東路、南路、北路”三個區域,把每個區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和建設,打造以稻城亞丁為核心的“香格里拉之魂”、以貢嘎山旅游環線為主體的“香格里拉之巔”、以丹巴—中國最美村落為重點的“嘉絨文化”、以德格為中心的“藏文化中心”等旅游產業帶,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
此外,我州旅游部門還先后指導鄉城、理塘、甘孜、九龍等縣完成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正在編制《甘孜州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甘孜州“十二五”規劃修編)》和《理塘縣格聶景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強力推進《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國際精品旅游區-四川稻城亞丁總體規劃》、《亞丁旅游景區近期建設區(點)修建性詳細規劃》、《稻城縣一城一鎮兩村規劃》以及6個支撐性專項規劃的編制。依據《四川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完成了海螺溝、木格措5A級景區和瀘定橋、甲居藏寨4A級景區創建方案編制工作,梳理形成了一大批4A、5A景區創建項目。抓好省級旅游標準化單位、稻城縣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康定全省旅游強縣以及康定、瀘定、丹巴、九龍、雅江、道孚、稻城、海螺溝州級旅游標準化單位創建工作,推出了系列旅游精品線路。以雪山冰川之旅、藏寨民居之旅、陽光溫泉之旅、高原湖泊之旅、草原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等六條特色旅游線路為主題線路產品,大力宣傳“兩環一區”的旅游目的地體系。同時,大力實施交通三年攻堅等,不斷提高我州旅游的進入條件,大力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目前全州旅游建設項目已經有79個,總投資達58億元。此外,還加大了旅游營銷,成立了環貢嘎山旅游營銷聯盟,開展了“圣潔甘孜走進廣東”活動,在沿海刮起了甘孜風。
實施全域旅游戰略帶給我州的,不僅僅是旅游進入條件、基礎設施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它讓更多的人從全域旅游中收獲了真金白銀。僅以亞丁機場為例,該機場正式通航后不僅將構建起“北有九寨黃龍、南有貢嘎亞丁”的旅游新格局,而且也將有力地推動我州全域旅游戰略的實施。
伴隨著機場的正式通航,稻城亞丁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地農牧民群眾也找到新的致富門路。“亞丁機場正式通航后,我們生產的阿西土陶就更有市場了,我們有信心通過生產阿西土陶致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西土陶傳承人降措激動地告訴記者。而在康定塔公,全域旅游也讓當地牧民嘗到了甜頭,就連當地出產的酸奶,也成了游客的“搶手貨”。
生態能源基地已現雛形
主題詞:有序發展能源業。
看點:2013年5月7日,我州召開全州生態能源開發暨水電移民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全州生態能源開發和水電移民工作。這一年,我州境內的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上一派繁忙,中國生態能源基地已現雛形。
“總投資219億元的大渡河長河壩電站項目,目前各項建設正有條不紊進行,2013年完成投資19.6億元,電站預計于2017年全部投產發電。該項目建設期內,需向地方納稅約7.35億元。按照可行性研究測算的上網電價,在投產運營后,長河壩水電站每年需納稅約6.66億元,每年歸屬地方財政支配的稅金約為2億元。”四川大唐國際甘孜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鳴在談到電站建成投產將帶來的效益時一臉自豪。
“公司將積極推進甘孜州境內雅礱江流域水能資源的開發,促進甘孜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盡最大努力推進兩河口水電站項目可研及核準工作,積極推進工程建設及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兩河口水電站2013年完成投資18.15億元。”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世勇介紹說。
據了解,截止目前全州已相繼竣工投產瀘定、江邊等大中型水電站;開工建設長河壩、猴子巖、黃金坪3座干流大型水電站及一大批中小型水電站,在建水電裝機規模超過了800萬千瓦;雅礱江中游兩河口、牙根一級、二級、楞古、孟底溝,金沙江上游川藏段葉巴灘、拉哇、蘇洼龍、崗托、波羅、巴塘、昌波,大渡河丹巴、巴底、硬梁包等一大批大中小型水電站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開展前期工作水電裝機規模達2130萬千瓦。
在加力水電開發的同時,我州電網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甘石電網聯網工程竣工投運后,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投資近190億元,啟動我州最大規模電網——“電力天路”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解決21萬人的缺電問題。新能源開發開始起步,稻城縣傍河鄉、甘孜縣火古龍村、色達縣洛若鄉、康定縣塔公鄉、理塘縣濯桑鄉、雅江縣祝桑鄉、爐霍縣德拉龍村各1萬千瓦,總裝機7萬千瓦大型光伏電站前期工作已經省發改委批復??刀ā⒀沤?、稻城9座測風塔完成一年測風,正在開展風資源評估。此外,我州正在加大地熱資源勘探力度,積極推進地熱資源開發試點、示范工程,正在制訂太陽能產業發展扶持優惠政策。
礦產業得到有序發展
主題詞:有序發展礦產業。
看點:2013年,九龍里伍銅礦、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白玉呷村銀多金屬礦、巴塘夏塞銀礦、大渡河地區金礦和楊柳坪地區鉑鎳礦的資源開發整合初見成效,全州原礦產量達到700萬噸以上。
“甘孜州礦業要按照科學有序的開發原則,著力打造中國鋰礦基地、四川有色金屬資源基地、稀有金屬資源基地、金屬礦產等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基地。要抓好重點礦山企業建設,加快礦產加工企業建設。到2016年,努力實現礦業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州委、州政府的決策為全州礦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為全州礦業龍頭企業,里伍公司在有序發展方面有獨特的見解。該公司一方面實行“采、選、冶”一體化生產模式,進行“數字化經營管理”;一方面將綠色礦業理念與實踐貫穿于礦業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公司堅持科學有序開發的原則,積極調整結構,進行標準化、一體化生產;同時,我們也不忘環境保護,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里伍銅業公司董事長陳道前說。
“公司除了磨房溝原礦區,在黑牛洞,我們還將建一座銅礦采選生產區,黑牛洞銅礦不僅是一種資源優勢,又是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說到企業如何利用優勢開發礦業時,里伍銅業公司總經理祝軍說。里伍銅業公司僅僅是我州發揮資源優勢、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我州不斷加強地質勘查,突出規模開發,抓好加工升值,推進產業化,統籌規劃,宏觀調控,依法持續整頓礦業秩序,著力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產業)集中;著力打造科技型、創新型、節能環保型產業發展基地,延伸有色金屬產業鏈,承接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精深加工。通過努力,礦產勘查能力顯著提高,采選冶一體化開發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和保護水平明顯提高,礦業秩序更加規范有序,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礦業發展道路。
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鋪就致富路
主題詞: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
看點: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態食用菌、道地中藥材五大產業,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80萬畝,州政府首次命名了7個州級現代農業重點縣和30個州級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全州已引進和扶持了38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37個、家庭農場1個,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預計為全州農民人均增收貢獻1000元。
說起新型溫室蔬菜大棚的好處,種了兩年大棚蔬菜的瀘定縣德威鄉磨子溝村蔬菜種植戶劉金義感觸頗深:“像這樣設施的大棚我有兩個,這種棚冬天不怕冷,像西紅柿、海椒、黃瓜等反季節蔬菜都可以種,兩個棚每年收入3萬多元,我還準備在盛煌公司技術員的指導下安裝自動調溫機、保溫被、滴灌等設備,今后打算再蓋兩個這樣的大棚。”瀘定縣是我州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發展設施農業,靠現代化溫室大棚,富裕當地農民,服務全州人民,如今成為瀘定農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此外,瀘定縣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全縣生豬規模養殖戶達到了90余戶,生豬飼養量近3萬頭。
加快優勢資源開發,推進規?;洜I和發展,瀘定模式成為近幾年我州農牧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州農牧民在發展香菇、釀酒葡萄、魔芋、油菜、蔬菜、水果、中藥材、藏香豬、綠色酸奶等特色農牧業產業中嘗到了甜頭。
2012年以來,州委、州政府在進一步深化州情認識的基礎上,審視度勢,作出了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的決定,圍繞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統攬“三農”和扶貧工作的發展戰略,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產業富民”的發展理念,依托扶貧連片開發、新村建設“兩大載體”,建設優質糧經、有機畜禽、生態林果、釀酒葡萄“四大基地”,培育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兩大市場主體”,做強生態農業、生態畜牧業、生態林果業“三大主導產業”,建設川藏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基地,構建以旅帶農、以農促旅、農旅互動發展格局。
2013年,我州啟動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實施方案,緊扣“二軸、三域、四重點”空間布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統籌規劃、統一布局,科學配置作物結構,重點發展優質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種植業;堅持草原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按照“增草減牧、肥畜增收”的發展理念,強化牲畜出欄出售,突出特色畜禽養殖,優化畜禽結構,加強以“牦牛、藏豬、藏雞、藏羊”為重點的特色養殖業基地建設;堅持生態保護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原則,大力發展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生態林產業。圍繞全域旅游強基地,提升基地規?;藴驶剑葹槠髽I提供優質加工原料,又使更多特色優質農產品在州內上餐桌、州外有市場。
去年7月,全州高原現代農牧產業發展推進現場會在瀘定縣召開,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我州加快發展高原現代農牧產業的四大舉措。要求要加快發展高原生態特色農業,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按照“2423”發展思路和“7698”發展目標,全力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此外,我州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100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和100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把我州打造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農牧業強州。
文化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主題詞: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看點:從2012年12月,甘孜州文旅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到2013年4月,稻城亞丁阿西土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再到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及我州開展“圣潔甘孜走進廣東”活動等,2013年,我州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可謂是好戲連臺。
我州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享譽世界的康定情歌文化、格薩爾文化、鍋莊文化、茶馬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康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在國內外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發展文化產業就是要和旅游相結合,把文化資源打造成旅游產品。”州文體廣局局長龔建忠說,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我州文化產業正在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德格印經院座落在格薩爾王的誕生地、中國藏區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德格縣,是中國藏區最大的印經院。目前這里正在成為新興的旅游景點。2013年,我州借助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召開康巴文化研究論壇,以打造“雕版印刷博物館”、“數字印經院”等項目爭取國家的支持,把德格印經院的整個經書印刷過程穿插到整個印經院的歷史當中,拍一部了內容翔實的紀錄片,爭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我州按照新確立的產業發展思路,堅持項目推動,產業聯動,品牌驅動,加快全州文化事業和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從全力推進海螺溝卡瓦洛竺文化村建設,有序開展康定縣、瀘定縣、甘孜縣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啟動甘孜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工作,加快稻城非遺一條街建設,開發阿西土陶系列產品,拍攝《格薩爾》動漫電影等六個方面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送文化下基層活動,舉辦了首屆藏歌賽等。
同時,按照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的目標和打造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總體要求,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影視基地、雕版印制業、網絡動漫創意業和民族手工藝產業6大文化產業。逐步建立起了基本覆蓋州縣鄉村四級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群眾文體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文化產業增長速度加快,文化人才緊缺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真是太絕了!這里的唐卡藝術、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太有創意了!”2013年7月5日上午,一位來自廣州的退休教師,在參觀了“康定情歌的故鄉·最后的香格里拉——圣潔甘孜走進廣東”系列活動之一的“四川甘孜藏區康巴文化展”后感嘆道。我州舉辦的“圣潔甘孜走進廣東”系列活動,重點開展文藝演出、非物質文化展示、招商引資等活動。通過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州豐富的康巴文化,讓外界進一步認識、了解甘孜州,為我州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創造了條件。
另據介紹,在下步工作中,我州將積極探索民族歌舞產業化道路,打造康定、海螺溝、稻城亞丁等重點旅游景區商演基地,打造康定、德格、稻城3個中國高原影視拍攝基地,選擇甘孜州影響較大、特色鮮明的文化題材,通過招商引資或州內投資入股等多種途徑,拍攝《格薩爾王傳》、《命定》等本地文化影視作品;拍攝獨具民族特色、觀賞性強、具有較高商業價值的電影、電視劇或動漫作品。深入挖掘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工藝,打造雕版印刷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阿西土陶、新龍藥泥面具、得榮旋木、彩繪石刻、河坡金屬手工藝品等民族手工藝品;學習借鑒外地唐卡繪制先進技術和理念,繼承和發展“噶瑪噶孜”和“郎卡杰”唐卡制作工藝和技法,制作甘孜州木刻或石刻特色唐卡藝術精品。以康定情歌文化產業園建設為重點,積極培育康東多元文化區、康北格薩爾文化區、康南香格里拉文化區三大產業區,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特色中藏醫藥產業蓄勢待發
主題詞:加快發展特色中藏醫藥產業。
看點:2013年3月27日,全州中藏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在康定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中藏醫藥產業工作,州政府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簽訂了《中藏醫藥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去年6月20日,色達金馬藥業有限公司通過了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現場驗收,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標志著我州本土首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獲得準入許可。
去年9月23日,我州“南派藏醫藥傳承創新基地”項目概念規劃通過初審。
去年12月30日,州政府召開中藏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總結2013年中藏醫藥產業發展工作。
色達金馬藥業有限公司新開辦的中藥飲片廠位于色達縣解放東路,是由色達縣人民政府投入資金600萬元,通過添置相應的制藥設施、設備和檢驗儀器,建立相應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系統歷時兩年建成。主要以加工色達當地現有道地特色藥材為中藥飲片的生產企業。“該公司將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州傳統優秀的藏藥材、南派藏藥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和服務甘孜州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州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藏醫藥是繼中醫藥之后的第二大傳統醫藥,歷經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名醫輩出,療效確切,藏醫藥文化典藏十分豐富,僅我州德格印經院就收藏有典籍資料60余部,1200余套藏醫藥印版,還有大量流傳于民間的單方、驗方、秘方。2006年“甘孜州南派藏醫藥”被列入國務院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藏藥業在我州既是一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盡管我州過去不斷打造中藏醫藥品牌,但是,在中藏藥發展進程中優勢與問題并存,仍然面臨著產業程度低、藏醫藥人才缺乏、市場準入難、財政投入少、創新能力弱等困難。
為切實解決中藏藥業發展瓶頸,我州從2013年起加快推進中藏醫藥產業發展。提出了加快中藏醫藥產業培育的具體舉措和目標,在“十二五”期間,將著力從“二園區、五基地、五體系”建設入手,實現產、學、研結合,打造我州中藏醫藥產業鏈,提升中藏醫藥產業市場核心競爭力,力爭到2020年中藏藥產業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實現藥材種植規?;⒅胁蒯t藥研發系統化、產品生產流通集約化、中藏醫藥服務特色化,形成產業環節相互銜接的完整產業鏈。到2015年,全州將建成2家中藏藥業生產企業,3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家中藏藥材飲片加工企業,11家標準化藏藥制劑室;將建成中藏藥資源保護基地5000平方公里、撫育基地20萬畝、人工種植基地5萬畝,年生產總值將達到20億元。
除了首次提出要打造中藏藥業的完整產業鏈外,我州還堅持突出其南派藏醫藥優勢,實現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實施南派藏醫藥傳承創新基地項目建設,有利于南派藏醫藥資源的整合,搭建產學研銷相結合的南派藏醫藥發展平臺,提升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有利于促進藏醫藥與旅游、文化、藥材種植及相關產業的有機結合,對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南派藏醫藥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有利于甘孜州南派藏醫藥的傳承和后續人才的培養、提升藏醫藥專業技術隊伍綜合素質;有利于擴大對外宣傳,展示甘孜州南派藏醫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發展潛力,吸引有實力企業參與項目投資建設,做大做強藏醫藥產業。”藏醫藥文化專家各嘎在我州“南派藏醫藥傳承創新基地”項目概念規劃初審會上這樣說。
該基地項目選址于海螺溝磨西鎮高廟子村,規劃占地面積約為300畝,建筑總面積為131187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將建設一個集南派藏醫醫療、養身保健、旅游休閑、藏醫藥文化傳承、人才培養、藏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功能區,為我州中藏醫藥產業的跨越發展搭建平臺、奠定基礎。
“中藏醫藥產業正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看齊。”州藥業辦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州內的各藥業企業紛紛建起藥業產業化種植基地,努力研發中藏醫藥新產品。“瀘定金珠生態藥業產業園建成后,將研發藏醫保健品和藏醫養生旅游產品。”科創藥業集團副總裁李光明介紹說,科創集團控股的瀘定縣金珠生態藥業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不僅有自己的藥材種植目標,還將研發保健品和養生產品。未來兩年內,這里將建成以中藥飲片加工、中藏藥研發、中成藥生產、藏藥生產、保健食品生產、功能飲料、醫藥物流貿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中藏藥產業園區,形成年產值達10億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帶動種植戶3000戶以上的中藏藥產業格局。
除此之外,我州在中藏藥業發展上采取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并進的辦法,強化了對中藏藥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未來將重點抓好特色藏藥新產品研發,在“國藥準字號” 上求突破、“國食健字號”上求發展,使中藏醫藥業成為富民興州的支柱產業。■ 本報記者 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