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2月01日
1月30日清晨,記者從德格縣城出發。天公不作美,連續的小到中雪,零下8度的低溫,進入雀兒山的公路變成“滑雪場”,紛紛揚揚的小雪覆蓋了路面。
當記者來到雀兒山時,道班里的工人已經在公路上清除積雪去了,這兩天,海拔5500米的雀兒山上總是風雪不斷。
過了六道班,第一個坡度較大的危險路段到了。記者正擔心能否順利通過時,發現路邊有三名身穿標志服的護路工人,在一片雪白世界里,他們鮮艷的橘紅色工作服異常亮麗。
汽車順利通過坡段,好不容易把車停穩,記者下車走向他們。走近,清楚地看見三名工人正在風雪中揮動鐵鍬,往公路上撒土,他們說,這是冰雪路面防滑的最簡單辦法。
迎著風雪,三名護路工一邊干活一邊與記者說話。曾雙全已經在這里工作了15個年頭,“春節不可能有好天氣,天放晴,路面也需要維護才能保證車輛安全通過。大過年的,誰不急著回家?我們在路上過年沒啥,在外地工作的人回不了家那可就急死人了。”
五道班駐地海拔4889米,是川藏線上海拔最高的道班。
德格縣公路局局長丁萬華前來查看路況。“如果下雪或發生雪災不及時清理,就會影響到過往群眾的生命安全。”他介紹,2009年發生雪災時,氣溫降到-40℃以下,養護人員連續工作一周才清理完積雪,有人手腳都長了凍瘡。“遇到大雪,兩天兩夜不合眼是家常便飯。”準備啟動汽車的楊厚剛師傅說,遇到極寒天氣,汽油凍得像泥漿,往往要用火爐烤上老半天,汽車才能發動。
丁萬華說,這兩天正是春運高峰期,德格境內又遇上惡劣天氣,公路局安排了多名護路工人,占到全部護路工人的一半,分布在各條公路進行道路維護,全力保障回家過年的人們一路平安。
入冬以后,德格已經下過數余場雪,但至今雀兒山未發生一起積雪阻路事件。曾雙全說,除了防滑處理,還經常性清除山雪,確保雪不積、車不堵。
雀兒山高山公路很多地方有一米多高的雪堆,都是靠護路工們開著推土機一天一天清理出來的。就在昨天,山上的一個路段就發生小面積的推山雪。“經過經常發生推山雪的路段,有經驗的牧民都不敢咳嗽,稍有響動就可能發生危險。”曾雙全說,三輛挖掘機經過4小時作業,才將路面上的推山雪清理干凈。“護路隊的工作人員沒來時,這里常常積雪封山,我們冬天只能被封閉在大山里,進出一趟山都要冒生命危險。現在路修好了,還有養護工清雪,感覺踏實多了,這要感謝這些護路人。”說起變化,從錯阿鄉坐車趕往德格縣城的牧民扎西桑堆說。
在護路工的住處,基本是軍事化管理,用電全靠一部柴油發電機。為了省電,晚上10時準點熄燈。“今晚例外,大家都可以通過衛星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關鍵是電要爭氣。”他們說,“明天一早還是需要上路檢查”,川藏線上來往車輛太多。“路滑,慢點!”告別工人,記者仍然聽見他們的囑咐。從汽車反光鏡里看著慢慢遠去、揮舞著鐵鍬的護路工人,那一抹抹依然在雪中時隱時現的橘紅色,是每一個過路人心中最亮麗的除夕顏色,已經賽過年夜的煙火。 ■ 張莉 陳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