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3·11”全州首個生態日啟動之際
本網記者袁飛

王明陽攝

王明陽攝

王明陽攝

王明陽攝

席小康 攝
編者按: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我州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州委十屆常委會2013年第五次會議確定第年的3月11日為全州“生態日”。日前,正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益西達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甘孜是生態功能區,國家已經提出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控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現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新的改革舉措,這對我州是最大的機遇。”
為迎接我州首個生態日,本報《經濟民生周刊》結合全州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活動,推出特別策劃《共建美麗生態甘孜,同享和諧幸福生活》,敬請關注。
每個時代都有新問題呈現。今天,我們迎面撞上的環境問題尤為重要,更加突出。
環境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最重要、最切身的訴求,須臾不離,不可或缺。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一頭連著群眾生活品質,一頭連著社會和諧穩定。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政治。
實現甘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底部突圍”,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努力目標。州委提出“生態立州”,就是要把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品牌來營造,環境作為一個品牌是當今世界的一個潮流,我們并不是為了趕時髦,因為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是人類經歷了破壞環境而付出了慘痛代價后作出的明智選擇。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已是不爭的事實,很多投資商已把投資地點的生態環境的好壞作為決策的一項重要因素之一,有越來越多的綠色食品是消費者和銷售商追求的目標。我們有的城市已把良好的環境作為對外招商的賣點或是品牌。從甘孜州的實際出發,我們應樹立環境品牌意識,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使我州盡早成為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有人說,我們手中有兩張卡:一張是經濟總量儲蓄卡,世界第二;一張是生態環境信用卡,赤字嚴重。如果第二張卡“刷爆”,第一張卡就會被“凍結”。
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物質富裕的種種好處,也帶來了環境破壞的種種苦果,對沖了群眾的健康度和幸福感。只享受富裕而不品嘗苦果,我們尚不具備這個能力。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滿足群眾的期待,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干好一切工作的主軸和主題。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來的環境如何,完全取決于今天我們的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與環境對表,與民生對接,讓兩者相向而行。
今天,我們不必再刻意追求GDP增長。保護環境與GDP增長都是民生。沒有發展,一切無從談起;沒有環保,一切大打折扣。發展與環保并駕齊驅,“兩難”變為“雙贏”,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化中的“美麗篇”,既有詩意表達的舒緩,更有時不我待的緊迫。為了干凈的食品,為了清澈的河流,為了城鄉的藍天,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智慧把整治環境變為前行路上的帆與槳,從而走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場景。
民生改善,是中國夢的最佳詮釋。生態文明建設,整治環境,源于民生,歸于民生,為的就是真正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群眾的美好期待,是我們的不竭動力。
河流水系特征
境內河流眾多,遍布全州各地,除了北部地區的石渠縣邊緣宜牛、河日札一帶有查曲河等支流源于此地,流長90公里匯入黃河水系外,其余河流全為長江水系,其流域面積占全州總面積的98%,分屬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三大江河自西向東平行排列,有北向南縱貫州境的西部,中部和東部,總長1739公里,流域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兩江一河”我州境內年平均徑流量642.0億立方米。其中,流域面積在5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87條,100-500平方公里的支流205條,99 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和溪河千余條。它們均以降水補給為主,還有冰川、永久積雪融冰、湖泊、沼澤水和地下水補充。
生態系統
多樣的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生境。全州已知高等植物有225科961屬4251種(包括種、亞種、變種和變型),其中草本植物有96科464屬1256種,木本植物有96科270屬875種。有野生動物有34目106科669種,其中哺乳類131種,鳥類447種,爬行類31種,兩棲類30種,魚類30種。
全州藥用植物有150余科、594屬、1539種、藏藥原植物65科、200余屬、500余種,占四川全省已知種類的40%以上。
讓生態美了甘孜
本刊評論員 黃良富
有一句廣告詞的大意是,別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意在警示我們要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災難,可說是這個世紀和上個世紀最普遍的災難。北太平洋垃圾漩渦,是由一億公噸塑料垃圾和瓶蓋組成的旋轉島,按順時針方向由夏威夷向日本旋轉。據估計它的面積相當于德克薩斯州。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干旱、洪水、泥石流與沙塵暴等等,是自然對人類對生態的無知、冷漠與傲慢的懲罰。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我州堅持走生態立州之路,把保護生態作為各項工作前置條件,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積極創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地區,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是十八大“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精神的生動實踐。
生態與發展齊飛,文明共和諧一體。要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我州是長江的源頭地區,“香格里拉”的核心區,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步步皆景。一流的風景需要一流的呵護。我們要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珍惜自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把自己當作自然中的一員,與自然界和諧相處,選擇綠色生活,保護生態環境,讓生態美了甘孜。
我州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中的地位
我州位于長江上游,是內地與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生態區位重要、綠色能源豐富、少數民族聚居,在國家生態安全和民族和諧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國家重要生態屏障
我州是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在國家構建“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它是全國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我州5縣位于橫斷山南部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全州18個縣均位于位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與水質保障區,以及西部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在國家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長江重要水源涵養與水質保障區
我州孕育了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眾多河流及大量的湖泊、濕地,長江上游主要的干支流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縱貫甘孜州全境,占長江流域面積的8.5%,占長江上游流域面積的15%;出境水量億663.8億m3,占長江上游徑流總量的14.27%。
我州廣闊的森林、草地是長江上游水源涵養、水質保障的生態屏障,全州林業用地面積占全州土地總面積的41.1%,占全省的20%,是四川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區;甘孜州天然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1.7%,保護好甘孜州對保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及其功能正常發揮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