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跑馬山為何垃圾遍野

《甘孜日報》    2014年05月08日


垃圾滿地。

垃圾滿地。
 
 工作人員清理垃圾。 

 工作人員清理垃圾。
    現場回放
    5月6日是康定縣一年一度“四月八”跑馬山國際轉山會,上萬人在跑馬山上祈福游玩。5月7日在一家爆料網站上一位網友發布了一篇名為《甘孜康定跑馬山萬人轉山會后垃圾遍野》的微博。微博原文中說:“2014年05月0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滿負荷的垃圾桶。跑馬山景區垃圾遍野。當天是農歷四月八轉山會,景區免門票,至少有上萬游客涌入景區,參加轉山會活動。”針對該網友爆料的情況記者走訪了康定跑馬山景區。在景區現場記者的確見到大量的垃圾“橫尸遍野”。藍天白云、青青草地真可謂詩情畫意,可是眼前的美景卻被無數的垃圾破壞。不知何時起旅游、垃圾仿佛成了連體嬰兒,甩也甩不掉,什么時候長假、旅游與垃圾才能隔離開來呢?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景區相關負責人。
    尋找緣由
    景區載客超量
    硬件設施欠缺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跑馬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昂洛正在跑馬山跑馬坪和公司員工一同清理垃圾,昂洛說:“對于每年四月八后的‘垃圾’問題我真的很無奈,也很難過。跑馬山的景區規模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次接待游客不能超過一萬人,要不硬件設施設備、安全隱患,當然也包括環境衛生都會出現問題。四月八這一天有一點特殊,這是一個當地的民族風俗節日,每到這一天都會有很多市民上山祈福,而且景區當日不收門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陸續上山的游客達到了3萬人以上,在某種意義上是超負荷了。景區也有載客量,硬件設施不夠用,也不能完全責怪游客亂扔垃圾,人多了景區的垃圾桶自然不夠用。傳統的四月八康定本地居民本來就有野餐的習慣,這是一種習俗,我們不能打破。吃東西當然就會留下大量的垃圾,不經意就會造成垃圾遍地的場面。”
    跑馬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何明剛表示:四月八的主體活動在當天十二點過后就全部結束了,但根據當地風俗,市民轉山祈福、野餐、游玩的過程是整整一天時間。當天兩點過后公司安排了員工在主要景點進行垃圾清理。不過因為人手有限,當時的確是有很多垃圾留在了現場。
    破解路徑
    科學舉辦民族節慶
    加強景區硬件建設
    針對這種垃圾遍野的場面,昂洛認為提高游客自身素質,加強環境設施建設是必須的。但是他認為首先更應該做的是要科學研究這種民族節慶,考慮應該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慶祝模式,比如說把活動分成幾天來舉行,這樣人流量就會分散一些,同時能減輕景區的負荷。當然政府宏觀的引導和公司自身的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質,后續清潔衛生打掃的安排都很重要。他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在“四月八”活動時進行環境衛生的監管,在節后幫助進行垃圾清理。
   對于垃圾如何處理,何明剛介紹說,跑馬山是一個特殊的風景區,垃圾不能在山上燒毀,必須全部送下山分類處理。在活動之前,公司做應急預案時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7日早上7點開始,公司已組織所有的員工在山上進行垃圾清理,經過一早上的時間,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公司會用三到五天的時間還游客一個干凈衛生的旅游環境,也希望有更多的社會人士監督我們的工作。
 
 
   網言網語
   網友“黑鷹”:跑馬溜溜的山上,垃圾溜溜的城喲!
   網友“依依”說:“常??匆娨恍┚皡^里許多游客在這里吃完東西后便將包裝盒隨手扔在路邊。旁邊還有三四處裸露的垃圾堆,風吹過后,垃圾散布得滿地都是。景區衛生真的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網友“影子”說:“我們是戶外旅行愛好者,我們戶外的驢友每次都要強調環保,隨手帶走自己制造的垃圾,請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網友“我是誰”說:“文明旅游不是說說就能實行起來的,畢竟每個人的素質不一樣,不需要太多的去叫別人怎么做!文明旅游應該從自己做起。”
   網友“丁丁貓貓”:“好景難得,希望且行且珍惜。”(記者楊珂 文/圖)
   記者感言
   別讓垃圾成為景點之“痛”
   跑馬山因《康定情歌》名中揚外,曲中“溜溜的城,溜溜的云……”優美詞句勾畫出的世外桃源仙境般的景色和風情引得多少中外游客身未動,心已動。而6日跑馬山四月八轉山會,因其各種原因導致垃圾遍野的景像卻著實讓領略美景的游客們心里添堵。
   為掃除垃圾,跑馬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保潔員加大清理力度和頻率,可無奈游客實在太多,保潔人手有限,結果導致垃圾遍野。為什么似這般破壞環境、缺乏公共道德、隨手丟棄垃圾等不文明現象一再出現?一直以來,對此類現象的抨擊也只能定義在道德譴責的范圍之內,但似乎效果都不甚明顯。對此,記者呼吁大家在旅游的同時應該更加注意環境保護,別讓垃圾成旅游景點之“痛”。
    首先,人們文明旅游的意識有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小處隨意,雜物亂扔,總覺得亂扔垃圾算不了什么大毛病。殊不知,一個壞習慣,可以傳染一大片。你扔一袋,我扔一袋,造就了垃圾滿地。
    其次,完善自身的文明修養也非常重要。每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撿起一張紙、夾起一個果皮,放入垃圾袋、倒入垃圾桶,城市的文明從這一張紙開始,市民的素質從這一張紙提升。
   最后,最關鍵的是社會管理要跟上。加強美化環境的宣傳教育工作,從小學生開始抓起,通過小學生來影響家長和周圍人群,讓大家都養成愛好環境的習慣;新聞媒體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加強景區軟硬件建設,如做好應急預案,多設置垃圾筒,同時可以向社會征集志愿者參與環境治理;游客之間要形成相互監督的氛圍,不能“熟視無睹”和“敢怒不敢言”,要積極制止亂扔垃圾的行為,讓全社會都重視環境保護,自覺維護美麗城市、美麗景點。(記者 澤央)
 
 
 
  • 上一篇:我州五縣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
  • 下一篇:我州強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