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5月13日
■ 周旅
州旅游局黨組以“辦實事、有載體、重實效”為指導,深入德格縣普馬鄉開展群眾工作。
工作組來到結對認親普馬鄉結對戶家中,與“親戚”促膝暢談,及時了解結對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宣傳法律法規及教育實踐活動相關情況。孤寡老人則多吉,是州旅游局局長肖鋒最掛心的一位“親戚”,肖鋒為他送去了大米、茶葉,關切地詢問他還有什么困難,臨走時還把自己的羽絨服留給了則多吉,希望老人身體健康。“親戚”巴登,是一位扎巴,他一見到肖鋒就問起關于落實寺廟飲引水和修橋的事情,肖鋒說,資金的問題通過協調都已解決了,只等施工隊入場了。登巴高興地奔向寺廟,把這一喜訊告訴主持和僧侶們。
在普馬鄉,工作組走訪慰問了結對“親戚”16戶,43人次,送去大米16袋、茶葉32盒。
在開展群眾工作中,該局了解到普馬鄉行路難、飲水難的問題后,該局積極向省移民扶貧局爭取了修橋資金180萬,并追蹤項目進展。工作組專門向縣建設局咨詢了資金到位情況和通村橋梁的設計、預算、建設進度情況。得知資金已經全部到位,4月招投標,8月能夠如期完成工程。該局將跟蹤項目進展,保證今年完工3座橋梁,如有資金結余,爭取修建4座橋梁。在普馬鄉了解到該鄉真通村迫切需要解決飲水問題,工作組又協調縣水務局,幫助普馬鄉做好真通村、卡沙村、甲根村、新地村人口安全飲水技術方案和經費預算,爭取工程盡快實施。
在普馬鄉,該局黨組還調研了普馬鄉和麥宿鄉銅鑄、氆氌紡織、金銀器加工、唐卡繪畫、木雕等民族民間手工藝制作點和民居接待點,并給予現場指導。通過與鄉干部交流,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工作組為普馬鄉未來旅游發展提出了建議:從資源稟賦和未來發展來看,普馬鄉和麥宿鄉既有多瀑溝這樣的自然生態資源,又有門類齊全、自成體系的康巴傳統文化手工藝傳承。當地發展旅游不要“等”、“靠”,可以先著手開展旅游經營,邊發展邊規范邊積累經驗。在保護優先和兼顧當地老百姓利益的的前提下,成立多瀑溝景區管理機構,收取資源管理費;學習借鑒州內外馬幫管理經驗,成立專業合作組織,組建馬幫協會,統一服務價格、服務質量,實行定期輪班制度;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和鄉村干部的作用鄉,政府和有條件的農戶,可以率先開展民居接待示范,引領帶動群眾,增強發展旅游的熱情、信心。該局將在旅游專合組織規范、民居接待規范和培訓等方面加強對普馬鄉發展旅游的指導。工作組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普馬鄉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將庚即啟動旅游培訓標識標牌、產品推介、線路設計、宣傳品制作等方面的幫扶工作,促進普馬鄉農牧民增收、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