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曾聽到有人打這樣的比方:國有企業好比政府的“親兒子”,在資源占有、政策操作層面享受到了更多的“傾斜”;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就像政府的“干兒子”。對于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不同待遇,5月12日,部分參加州政協十二屆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的委員和特邀代表在討論會上呼吁:放寬對民營企業的政策約束,讓民營企業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
康定民貿公司總經理鄧雪凱認為,民營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更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必須為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著力解決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課題,使民營經濟迸發巨大活力。
“我州如能有幾個好的產品、幾家大企業、幾個知名品牌,再加上相關衍生產業所帶來的就業崗位,經濟發展將成幾何倍數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也能得到質的飛躍。”鄧雪凱建議,政府應當加強橋梁紐帶作用,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企業也應當遵循市場規律,順應消費者需求。
“融資難是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來自丹巴縣的楊鳳是州政協委員、丹巴縣梅龍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農牧業龍頭企業的代表,她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感受頗深。她說:“目前,產業扶持的政策多,兌現到企業的少;農牧業的項目多,惠及到企業的少,絕大部分農牧產品企業自力更生、自生自滅、艱難前行。資金傾斜、技術支持、市場引導跟不上發展。加之融資渠道窄,技改、科研等提質增效更是難上加難。比如:丹巴梅龍生態雞蛋、生態土雞、大渡河魚、美國紅提等都很有特色,但由于沒有技術指導、沒有市場開發,很難包裝上市。”
楊鳳希望發揮州農產品開發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建議組建州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等機構,運用產業扶持、技術支持、財稅優惠、搭建融資平臺等手段,建立開發生態農牧產品的獎勵機制,解決生產企業在開發新產品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鼓勵優秀企業產品上規模、上檔次,幫助企業做好提檔升級工作。
州政協委員、瀘定藥水山莊總經理孟康清表示,民營經濟在起步階段或發展階段常常遇到資金不足,經營者受到極大的束縛,大的企業我州找不到擔保公司貸款,而州外的擔保公司收取的費用又很高,小的企業經營者只能從其它小額惠民信貸和商貸中解決資金問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金問題是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特別是放寬貸款方面的政策限制。(本網見習記者 陳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