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9月17日
瀘定做強生豬養殖業
本網訊 近日,在瀘定縣興隆鎮的黃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現代化規模養豬場內,首批商品豬正在裝車起運,銷往全州各地。這標志著我州首個現代化規模養豬場正式投產。
據了解,該養豬場從去年9月份開始動工建設,歷經9個月,于今年5月中旬完工。總占地面積30.69畝,總投資2850萬元,是集數字養殖、土壤改良、糞便資源化循環利用、綠色零碳排放的現代規模化養豬場,也是瀘定縣第一家投產的萬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場。隨著規模養豬場的陸續投產和增產,全面達產后年出欄生豬1.5萬頭,同時,養豬場還將創造就業崗位100余個,帶動農戶一體化養殖200余戶,其中貧困戶60戶,年可增加貧困戶收入300余萬元。
今年48歲的劉顯平,是興隆鎮陽山村的村民,長年在外打工,收入極不穩定。得知家鄉要修建現代化規模養豬場時,他毅然決然回村到養豬場務工。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待產豬舍進行全面檢查。“我們必須要全身消毒后才能進來給它們放料,然后檢查它們吃料的情況,如果有豬沒起來吃料,我們就要分析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喂養。”筆者看到分娩舍里,206頭待產母豬個個長得膘肥體壯,正在啃食劉顯平剛剛投放的食物。
據興隆鎮黃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瀘定縣城每日生豬需求量為40頭左右,年需求在15000頭左右,加之州內其他地區海拔高、氣候惡劣,生豬養殖量較少,90%依靠瀘定及州外市場供給,為瀘定發展規模化生豬養殖創造了機遇,發展前景可觀。
劉顯平說,過去養豬都是采用傳統老方法,收入微薄,現在規模養殖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可極大減少人工、銷售等環節的成本,加之近幾年市場行情好,收入不錯,他和工友們可以放心長期地在養豬場打工。
2020年,瀘定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內市場豬肉緊缺、價格上漲的機遇,引導群眾轉變養殖觀念、搶抓機遇,把規模化飼養作為生豬生產的發展方向。今年,該縣制定了以需求為導向,鞏固優勢,培育增長點,實施農業產業基地提升行動,大力推進生豬養殖產業園(基地)建設,做強生豬養殖業,完善建成全州生豬大縣的規劃。興隆現代化規模養豬場的正式投產,對瀘定打造生態立體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建成全州生豬大縣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縣融媒體中心 葉樹平 李娟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