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以優秀的文藝作品服務群眾

《甘孜日報》    2014年06月04日

——來自州文聯的報道


“康巴作家群”作品展。

     近日,記者專門到州文聯采訪。可是,要找到州文聯辦公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記者一路打聽,頗費周折才在州群藝館后方的一棟舊居民樓里找到了州文聯辦公室。走進文聯辦公室,燈火通明。工作人員正在低矮、狹窄的過道間分類整理堆放滿地的書籍。就是這個只有6名編制人員的團隊,在這僅90平米的民房中,服務指導全州十個文藝家協會,創作出了大量的優秀文藝作品。

    狠抓文藝創作 推出文藝精品

    對于文聯所有的工作人員來說,辦公環境的簡陋并不能阻礙他們建設、發展、壯大一支文藝隊伍。州文聯下屬《貢嘎山》雜志社和作家、音樂家、舞蹈家、攝影家、美術家、書法家、戲劇曲藝家、民間文藝家、翻譯家、影視家10個文藝家協會,會員已達到1100余人。

   僅2011年到去年,州文聯就成功打造了“康巴作家群”品牌。2011年在康定舉辦了首屆高規格的康巴作家培訓班,邀請到熊召政、阿來、謝有順等六位國內著名作家、評論家對本州內150名文學愛好者進行集中授課,并首次提出“康巴作家群”概念。全國核心期刊《當代文壇》高度關注“康巴作家群”,并分別推出“康巴作家研究專輯”,對長篇小說《隱蔽的臉》、《康巴》、《命定》、《康定情人》及中短篇小說《魚的聲音》等作品作了深入評論,給予了高度評價。2012年在成都舉行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討暨新作發布會。”去年,“康巴作家群”推出十部新作,顯示了康巴作家群強勁的創作勢頭。其中達真創作的長篇小說《天意》和梅薩詩集《半枝蓮》獲得“中國作協2013年度少數民族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同年在北京舉行了康巴作家群研討會。為建立長效機制,州文聯出臺了《甘孜州文藝獎評獎辦法》,作為州政府設立的全州性獎項,每兩年評定一次。

    為打造和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元素、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州文聯于年初啟動了100首康巴原創歌曲創作活動。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途徑,征集反映康巴民族、牧民生活、田園風光等方面的歌詞,公開征集到作品300余首。去年州文聯承辦了“甘孜國際攝影大展”,截止目前,大展辦公室征集到網絡參展作品6200多幅,光盤作品2000多幅。去年,州文聯全年編輯出版《貢嘎山》雜志漢文版6期,藏文版2期,共計8000冊,推出了西藏作者小輯、四川藏族作者專號和《貢嘎山》雜志社第四屆筆會專號。積極支持《康巴吟》詩刊辦刊經費,加強對《康巴吟》詩刊的指導、組稿等工作,出版《康巴吟》詩刊1期。

   “出作品出人才”是州文聯安身立命的根本。每年對新老文人進行評比,并設立了《貢嘎山》年度優秀作品獎。州文聯還推薦了1名作家參加巴金文學院舉辦的為期1個月的文學創作活動;推薦了2名青年作家參加省作協舉辦的文學創作培訓;推薦了1名中青年畫家參加四川省美協舉辦的迎接12屆全國美術展創作班,1名中青年畫家參加四川省美協舉辦的國畫創作培訓班等;推薦20名本州作家加入了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8名本州作家加入四川省作家協會,5名攝影家加入四川省攝協。推薦我州百余名中小學小作家加入省作協青少年作家協會,吸收120余名優秀文藝工作者加入州作家、州攝影家、州音樂家等協會。

   傾情群眾工作 力促文藝惠民

   去年州文聯組織州書法家協會、州老年書畫研究會的10余名會員深入四川民族學院、康定中學、康定新都橋中學等多所學校開展了書畫進校園聯展活動。活動展覽了100幅優秀書畫作品。活動期間,書法家協會的老師們與學校師生進行了座談,交流書畫創作體會,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了面對面指導,同時為愛好書法的師生進行了現場書法創作演示。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學生對傳統書法藝術的了解,激發了青少年學生學習和創作書畫的熱情。

   為保護和打造傳統川劇藝術,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8月,由州文聯、康定縣文化旅游局主辦,州戲劇曲藝家協會、康定縣文化館承辦的康定川劇團金秋演出活動在“康定溜溜城”拉開帷幕。為期兩個周末的演出活動中,川劇團表演的折子戲《長生殿》、《人間好》、《柜中緣》、《變臉·吐火》等節目,博得現場觀眾陣陣笑聲和掌聲,特別受到中老年人的喜愛。

   去年春節期間,州文聯組織文藝家,同康定縣文化旅游局一同深入該縣前溪鄉開展“感恩·奮進”新春送文化下鄉活動。州音樂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的藝術家為群眾表演了精彩的歌舞節目;州書法家協會的藝術家為群眾書寫和贈送了300余副春聯;州攝影家協會為40余戶群眾拍攝和贈送“最美全家福”200幅。

    文聯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德格縣更慶鎮黑西村,了解村組狀況、結對意向、幫扶需求等,制定了《州文聯結對認親活動第二階段實施方案》、《州文聯“定期輪換、背包進駐”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結對認親服務聯系群眾等相關機制。僅2013年一年,聯系走訪群眾27戶107人次;發放《黨的十八大精神簡明讀本》、《民族宗教政策法律知識通俗讀本》、《牽手、貼心、圓夢》畫冊等宣傳資料200余冊;購置5000元的水管,解決5戶結對親戚飲水難的問題。自籌資金3萬元,為黑西村建設一座便民涵洞橋,解決結對群眾行路難的問題。

    深入德格縣協慶寺開展“同心同向”活動。召集該寺的活佛嘉察、堪布白馬多吉及寺廟僧侶、寺管會成員等懇談,與寺廟代表人士分別談心30余人次,及時建立了工作臺賬。認真了解掌握協慶寺寺廟管理制度、寺廟“五通”工程落實、僧侶人員分布及主要生活來源等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僧尼真誠交友,建立感情,支持資金1萬元,幫助寺廟購買了100套佛學書籍,使寺廟教學必要書籍得到了保障,讓寺廟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心和誠心;解決資金1萬元,幫助建設寺廟書屋,并給寺廟贈送本土作家創作出版的藏、漢文書籍共100余套。以結對認親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結對戶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惠民活動,拍攝全家福,為結對戶送去《多彩甘孜》DVD光碟,為結對的更慶鎮文化工作站、協慶寺寺廟書屋、黑西村農村書屋送去了本土作家創作的藏漢文文學書籍和雜志。

   采訪結束,記者感慨萬千,就是這么一方小小的空間,這么一個小小的團隊,即克服重重困難,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揮了文學藝術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推動了全州文藝事業繁榮發展。(記者 楊珂 文/圖)

 

 
  • 上一篇:“電力天路”建設者情系高原
  • 下一篇:我省用4億元支持藏區2萬戶困難農戶建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