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2月23日
◎范宇
雙流、巴塘,山水相隔,千里之遙。
從2012年開始,雙流區共計6批次353名對口支援干部人才來到巴塘縣,投身援建工作,奉獻青春和汗水。
王偉是其中之一。作為第6批援助巴塘縣的雙流區干部,王偉掛職任巴塘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王偉聊到了在巴塘工作的日常和援建巴塘的變化。他說:“正是一批批對口支援巴塘的干部傳承著同一份事業、同一種情懷、同一種精神,才讓作為新一批‘傳承者’的我們更加篤定前行的方向。”
聚焦項目管理和建設 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是當前援建干部的重要任務。長期奮斗在發改戰線上,王偉清楚他的著力點在哪里,“服務鄉村振興,重點要聚焦項目管理和建設。”
2021年5月,剛剛抵達巴塘縣走上新的工作崗位的王偉,還沒來得及調整因高原反應而出現的身體不適,便投入到為項目服務的工作中。“援建項目建設程序和資金撥付的審核把關,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的進度和質效。”因此,王偉主動請纓,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的時間,主動收集學習有關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政府采購方面的法規條例,并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和審核項目的實踐經驗形成《政策匯編》和《項目審核流程注意事項》等總結材料,與工作隊全體隊員交流分享,一起審核把關項目,探討項目管理實施流程,帶出了一批項目審核管理的“行家里手”。
如何在產業項目上推動巴塘更好發展——這是王偉思考得最多的問題。工作隊接過接力棒,將上一批援建干部確定的東南片區保供基地土豆種植項目納入2021年重點產業化項目。2021年5月中旬,供應商向工作隊遞來資金撥付申請。王偉隨即和工作隊項目組一起走訪業主單位、現場實地考察,用最短時間摸清項目現狀,針對發現的短板和問題,邀請供應商依據項目合同內容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按流程及時撥付了項目資金。
2021年10月,土豆種植基地迎來豐收,畝產在以前不到1500斤的基礎上實現了整體“翻番”,達到了3000斤以上,最高畝產更是達到了6000斤,以項目帶動實現了群眾的持續增收。
兩個多月走遍17個鄉鎮 為援建編制好“十四五”規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開篇之年。在雙流區對口幫扶巴塘縣年度專項實施方案中,將編制對口援建“十四五”規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
依托在雙流區工作6年積累的規劃編制工作經驗,王偉主動申請牽頭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在完成政府采購程序后,王偉第一時間邀請課題組赴巴塘開展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規劃人才十分緊缺,一定程度存在‘對當前任務落實多、對未來工作謀劃少’的問題。”王偉坦言。對此,王偉帶領課題組,一方面強化學習、加深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理解,另一方面進行更大范圍的走訪調研,更加深入了解巴塘的發展需求。
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王偉及課題組走遍了巴塘縣的25個縣級部門、17個鄉鎮,累計行程10000公里,收集項目訴求300余個。規劃初稿形成后,先后在巴塘召開各類意見征求會議5次,并會同課題組赴雙流,與雙流相關部門進行多次溝通。最終,在雙流、巴塘各部門和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歷經3個月時間,按時完成了規劃編制任務。
當前,王偉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積極思考謀劃2022年擬實施的援建項目。“我們將以實施援建項目為抓手,有效破解當地‘有產業沒有產業鏈’‘投資分散項目不集中’等難題。”王偉說。
“支援巴塘縣是人生一段特殊的經歷,未來我將繼續當好巴塘人,干好巴塘事。”談到半年多以來支援巴塘縣的經歷,王偉的初心不改,信念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