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 2014年06月12日
——“圣潔甘孜·走進北京”系列活動綜述(上)
非遺項目展演。
■ 記者 周華 陳楊 秦松 文/圖
從雪山草原到首都北京
我們向首都人民匯報
6月的北京,繁花似錦,生機盎然。6月5日上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31攝氏度的高溫讓記者感受到了首都的“熱情”。民族文化宮的正門兩側,巨大的“團結、進步”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9點剛過,身著文化衫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文化衫上的“康巴人”標志,引來了眾多參觀者品頭論足。
耳熟能詳的《康定情歌》旋律剛止,悅耳動聽的《歡迎你到康巴來》又進入人們的耳朵。走進民族文化宮正門,一幅巨大的甘孜州燈箱地圖,把人們的目光牽向兩千多公里外那片15萬多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兩旁的兩面巨大的LED顯示屏上,交替播放著絕美的甘孜風光片,巍巍貢嘎雪山、浪漫七彩草原、甲居童話世界、飄飛的長袖、絕美稻城亞丁、傳奇瀘定橋……一幅幅帶著自然氣息的圖畫,不僅為炎熱的京城帶來了一股清涼,更是把圣潔美麗甘孜完美呈現在北京人民面前。
當天上午10時許,“全國民族自治州成就展——圣潔甘孜·走進北京·四川甘孜藏區文化旅游宣傳周”系列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拉開序幕。
“我們非常榮幸能與首都各界朋友一起,感受甘孜藏區的幸福生活,領略高原風光的雄渾大氣,品味康巴文化的古樸神秘,尋求合作發展的黃金商機。甘孜州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個專區級民族自治地方,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州在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開展這次活動,就是到北京向首都人民匯報。”在啟動儀式現場,州委書記胡昌升用這幾句話,闡明了開展此次活動的初衷。
“此次來到北京是向北京人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展示甘孜厚重的歷史文化,展示甘孜的人文資源和自然美景。表明我們調結構、促發展,優先發展旅游的態度,誠邀天下嘉賓到甘孜投資興業。”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州長益西達瓦的一席話,直白而直觀。
從情歌故鄉到燕趙大地
我們向全國人民感恩
今年是《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0周年,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我州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古老而神奇的甘孜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西廳,四川甘孜藏區發展成就暨旅游圖片展用一幅幅承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巨大關懷的照片,表達著甘孜兒女對全國各族人民的感恩之心。從經濟社會發展到百姓生活,從教育衛生到文化保護。展出沿著“綜合實力大幅增強、基礎條件明顯提升、社會民生全面改善、文化事業快速發展、生態建設持續加強、政治局勢更加穩定”這一主線,向人們勾勒出了甘孜在發展、民生、穩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圖片是最直觀的載體,數字是最好的佐證,當我們從情歌故鄉一路走來,在歷史厚重的燕趙大地回望我們所生活的這一片土地時,才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精彩,每天都在改寫著歷史,每天都在書寫著感動。從遙遠的邊疆到祖國的心臟,從精彩到驚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
與展示成績圖片展遙相呼應的,是展區周邊的旅游圖片展,撼人心魄的雄偉雪山、蕩滌心靈的冰川圣湖、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雖然僅僅是攝影作品,但卻向人們描繪出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嫵媚。
沿著展區前行,記者不得不佩服展區設計者的匠心獨運:被美景包圍的甘孜州,不就是我們向往的地方么?而這種設計方式,也恰巧把“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戰略立意;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三化”聯動的發展路徑,“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把文化資源變為旅游資源
我們向全世界發也邀請
在這次系列活動中,發展成就暨旅游圖片展展示的是甘孜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田園藏寨、民族服飾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的圖片;文物及非遺項目展演包含了唐卡、藏文書法、藏醫藥等內容;民族音樂進名校活動主要展示藏族原生態山歌、藏戲、民間樂器和藏族流行歌曲等。單從活動安排來看,就可以看出文化在活動中已經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這種安排,又恰巧與我州的產業發展思路相融合。
“甘孜是文化厚重古樸的地方。自古以來,這里就是西南邊陲之重鎮,川藏要道之咽喉,漢藏通商交往的必經之地。多民族的長期交融交匯,造就了多彩紛呈的地域文化。一曲《康定情歌》傳唱世界,《嶺·格薩爾王傳》史詩世界最長,德格印經院藏文化典籍世界最完整,瀘定橋永載紅軍飛渡大渡河的歷史奇跡。”胡昌升在本次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致辭,簡明扼要地勾勒出我州的文化特質。
我州是藏文化與各種文化交匯融合的民族文化走廊,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康定情歌的故鄉、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王故里、嘉絨文化中心、茶馬古道主線、香格里拉核心區……可以自豪地說,作為康巴文化的發祥地,以上這些表述中每一個項目都是世界級的。據了解,我州現有各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51處,文物點3520多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5所,國有館藏珍貴文物3000余件,寺藏文物數萬件。目前全州已經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1個,省級項目56個,州級項目94個,縣級項目422個;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4人,州級代表性傳承人185人。
在這次系列活動中,我州就一次性組織200余件珍貴文物到首都展出,這在我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些文物中包括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封誥、明宣宗宣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誥命和有300多年歷史的、全球唯一的一頂“百虎”帳篷,這三件珍品均是首次在省外現身。此外,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還有秦漢時期銅鏡、劍、打火鐮、奔巴瓶等一批珍稀文物,它們充分展示了甘孜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不但是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更是我州發展旅游的一大“本錢”。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更是旅游的靈魂。北京的旅游為什么火爆,歸根結底就是在這里可以領略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可以感知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
是的,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們的強項,山青水秀、藍天白云也是我們的強項,空氣清新、沒有霧霾更是我們的強項。將文化與旅游進行深度融合,我們已經在路上。目前我州正在創建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游試驗區、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此時在首都北京推廣文化與旅游,的確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甘孜是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稻城亞丁、跑馬山、海螺溝等旅游資源,既展示了自然美景、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甘孜離北京太遠,所以我們要親自來,把客人邀請到甘孜去。”益西達瓦的一席話,不但向北京人民發出了邀請,也向全世界發出了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