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電力天路” 點亮“太陽部落”

《甘孜日報》    2014年08月25日


工作人員在牧民定居點發放安全用電宣傳畫。
  ■ 陳紅梅 文/圖
  為了進一步提高藏區電力覆蓋率和供電質量,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2013年投資約186億元,啟動繼“新甘石”聯網工程后甘孜州最大電網建設——“電力天路”工程。隨著工程啟動,今年2月底,國網成都供電公司“電力天路”暨無電地區建設工程2500余名建設者陸續來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扎溪卡草原艱苦奮戰。截至7月底,石渠“電力天路”呷依和長須貢馬兩個35千伏輸變電工程相繼投運,石渠縣呷依村及最后一個原始游牧部落查加部落率先通電。近日,筆者走進石渠縣東部長須貢瑪鄉、西部呷依鄉及南部洛須鎮,探尋“太陽部落”的光明之夢。
  呷依村:點亮第一盞燈

呷依新建工程施工現場。
  “電來了!” 位于石渠縣巴格瑪尼石經墻附近的呷依村終于結束了靠酥油點燈的日子,它也是石渠縣無電地區建設中第一個通電的村落。
  “通電了,我立即幫爺爺接上了長期擱置未用的電爐。以后還想買電視機和電腦。”13歲的少年澤登高興地說道。
  呷依村位于四川最西北端的扎溪卡草原腹地雅礱江上游,平均海拔4300米。由于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環境惡劣,散居在草原深處的牧民主要靠放牧牦牛、羊群維持生活,在特殊季節則靠挖蟲草、貝母、人參果及雪蓮花補充生活來源,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在石渠縣,還有許多像呷依村這樣無電的村莊。
  電,成為改變這些村莊落后面貌的首要因素。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國家電網公司安排部署,國網四川電力將通過電網延伸方式,擬在2015年底前解決898個邊遠鄉村20余萬人的用電難題。
  2014年3月初,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承建的“電力天路”洛須、呷依、長須貢馬、奔達四個輸變電工程暨無電地區建設共157個項目全面動工,總投資7.835億元,將為石渠22個鄉鎮9001戶無電戶打通國家電網的主網樞紐通道。剛剛竣工的呷依村通電工程是石渠縣2014年首個投運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該工程新建10 千伏呷若線71.4公里、呷賽線72.72公里,新投運公變臺區十臺,能滿足該村299戶牧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國家電網,為我們送來了光明。”電通了,呷依村開始謀求擺脫貧困。牧民西姆說,石渠縣當地人穿戴的帽子、服裝在全藏區都是數一、數二的,村民們打算一起集資辦一家藏式服裝廠,力爭在全州打出響亮的品牌。
  查加部落:原始游牧部落一步跨千年

建設中的洛須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
 “哦呀,燈亮了!”查加部落次勒激動的聲音響起來。不一會兒,他那亮起節能燈的屋子便擠滿了人,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通電的這一天,對于居住在石渠縣長須貢瑪鄉查加部落牧民定居點的62戶藏族牧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就在當天,國網成都供電公司通過電網延伸工程,結束了該部落定居點62戶150余人無電可用的歷史。同時通電的還有長須貢瑪鄉政府、醫院、學校及周圍的牧民。

來電了,拉周一家人很高興。
  “有電就方便了。去年政府修好了路,今年又通了電,查加部落一步跨千年走向現代文明社會,心里很高興,很溫暖。”次勒告訴筆者,看到外面有電,覺得很方便,電視機隨時可以看,洗衣機隨時可以用……心里就特別渴望有電,也一直盼望能通電。
  次勒說,查加部落游牧點地處扎溪卡草原深處海拔5200米的利山境內,一旦遇上雪災,部落里就會凍死許多牦牛。牧民定居點處在半山腰的風口,冬天特別地冷。查加部落自上世紀60年代末遷徙到此,已經由原有的60余戶人發展成為118戶560余人規模的游牧部落,但一直沒通電,許多人從來沒看過電視,從來沒用過洗衣機、電飯煲、高壓鍋等。大家取暖、煮茶等幾乎全靠燒牛糞。現在有電了,心里很興奮,什么電器都想買,以后有錢了還想在客廳鋪上干凈、舒適的地暖。
  “幾年前部落開始使用政府配置的太陽能發電,但是平均一天只能使用3、4小時,天一黑就只好睡覺。”次勒12歲的兒子貢布郎加充當起臨時的翻譯,“現在有電了,父親很高興,族人的生活一定會過得越來越好”。
  “電力天路”:“太陽部落”的第二個太陽
  
日前,筆者隨采訪“電力天路暨無電地區工程建設”的媒體記者一行,從石渠縣城所在地尼嘎鎮出發,驅車翻過海拔4800米的海子山,一路蜿蜒下山,沿途看見洛須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的座座銀塔在群山間巍然挺立,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員工正在當年文成公主走過的唐蕃古道旁進行張力放線,十分忙碌。
  約3小時后,抵達75公里之外的“塞外江南”石渠縣洛須鎮。作為洛須鎮、奔達鄉等供電樞紐的洛須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就座落在洛須鎮入口。從施工現場了解到,洛須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變電站土建施工完成96%,電氣安裝完成71%;奔達35千伏輸變電工程變電站土建施工完成100%,電氣設備已進場,線路鐵塔組立完成89%,放線完成77%。石渠洛須片區的洛須鎮、麻呷鄉、正科鄉、奔達鄉、真達鄉五個鄉鎮的無電地區建設41個子項目已開工100%,工程桿塔組立完成98%,10千伏線路架設完成83%,有望在9月底告別無電的日子。
  “座座鐵塔銀線,好比心中的神圣白塔,給藏地老百姓帶來了光明的希望。”洛須鎮黨委書記柯生談起石渠的“電力天路暨無電地區”工程建設,十分感慨,“電的好處,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電一通,路一通,基礎打好了,啥子都好辦。”柯生說,洛須鎮有了電,就等于有了農業、畜牧業、旅游業、教育、衛生、文化等產業發展基礎。洛須鎮海拔3200多米,是金沙江流域的第一鎮,灌溉水源豐富,有著發展農業較好的自然條件。這里有四川唯一的野生枸杞林,油菜可長到1米多高,還有在高原地區難得一見的蘋果、桃子、番茄、茄子等苗圃種植。但由于洛須鎮地處川、青、藏交界,交通運輸不便對洛須鎮的農業商品化形成非常大的制約。再加之這里電力不足,僅有一座小水電站,一天停電三、四次很正常,到了冬天枯水期,則完全發不出電,導致農業等產業發展非常困難。
  柯生還告訴我們,當得知國家電網穩定、可靠的電就要送到洛須片區,許多牧民都興奮得難以入眠,洛須鎮上已開了三家賣電器的店鋪,有賣電磁爐的,有賣微波爐的,既環保又美觀,既省錢又省力,再也不用燒牛糞、煤炭或液化氣了。
  “電要來了,連修房子的結構都改變了,再也不用打洞通風。以前點煤油燈燒煤炭,對肺部感染大,對眼睛傷害也大。2008年開始使用太陽能,但受天氣影響,出力不足,也不是長久之計。”柯生越說越激動。
  “今年3月初,國家電網來了,‘電力天路’來了,這是石渠縣的第二次解放,是‘太陽部落’的第二個金色太陽。現在老百姓說得最多只有兩個字‘感謝!’,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電網的建設者!”

 
 

 
 
 
  • 上一篇:“五大板塊”創新水務工作
  • 下一篇:揭秘:消毒餐具的十大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