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曙光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營造良好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安徽省宿州市深入開展“三線三邊”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對垃圾宣戰、向衛生前行,與陋習再見、向文明前行”,在改變農村面貌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精神面貌,成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抓手。
在環境整治中體現公正。公正的價值觀體現在執政中,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環境治理欠賬較多。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民要求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改善生活環境的愿望愈加迫切。統籌城鄉發展,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就要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在環境整治中,宿州市共投入3.12億元財政資金作為環境整治專項資金。按照城市環衛運作模式為農村購置垃圾桶、垃圾清運車等環衛設施,建立專職鄉村保潔隊伍;投資建設垃圾發電站,徹底解決農村垃圾出路問題。環境整治的推進,讓廣大農民進一步享受到城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真切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公正理念。
在環境整治中體現文明。文明,既意味著良好的秩序、淳樸的民風,也意味著優美的環境。在環境整治中,宿州市立足實際、搭建載體、共創共建,以垃圾清理為突破口,從群眾身邊小事做起,從群眾期待的地方抓起,把“三線三邊”治理與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文明城區、文明縣城、文明村鎮結合起來,與建設美好鄉村、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結合起來,統籌推進沿線農村美化、綠化、凈化,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在“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中,廣大群眾主動配合整治、積極投入勞動、精心協作管理。“五老”人員(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職工、老模范)自發成立環境保潔隊伍,撿拾垃圾,看護樹木。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宣傳和參與環境整治。環境整治治理臟亂差,提振精氣神,增強軟實力。亂扔亂丟的少了、誠信守紀的多了,爭吵打鬧的少了、規范禮讓的多了,鄉風文明得到弘揚,講文明、講衛生、樹新風正在成為鄉村的新時尚。
在環境整治中體現敬業。基層干部身在基層,直接服務人民群眾,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最直接的橋梁和紐帶,人民群眾很多時候就是通過基層干部的形象來認識黨和政府的。基層干部的狀態如何,直接影響人心向背和事業興衰。宿州市把“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作為檢驗干部能力和作風的重要標尺,實施周調度、月考評、季考核、年總評,建立健全一整套督查督辦、情況通報、落實獎懲、后進約談等工作舉措,有效調動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環境整治鍛煉了廣大基層干部求真務實、干事創業的作風,深化了他們對“愛崗敬業”的認識。許多群眾認為,從環境整治工作中看到了干部敬業的好作風。基層干部的敬業作風也感染著廣大群眾,使群眾從“袖手”到“拍手”再到“動手”,自發參與到環境整治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