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扶貧開發攻堅貴在“精準”

《甘孜日報》    2016年02月26日

    ■燕子
    目前,各地“精準扶貧”的力度空前,在盤活資源、滿足農村需要上,發揮了積極有益的作用。然而,在扶貧的現實中也存在不少“不對味”的尷尬。或是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干部“推估”,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或是貧困村舍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亦或是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筆者認為,扶貧開發攻堅只有做到精細,落腳點“準”,找準貧困“病狀”,下準治貧“藥方”,才能促使扶貧工作由粗放向精準轉變、從“漫灌”向“滴灌”轉變。
    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識別是前提。為此,我們要堅持在“準”字上下功夫,要對扶貧人群進行精準定位,對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摸清底數。要在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下,做到識別準確、群眾滿意。要對照“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地市有平臺”的標準,按時按質全面精準完成貧困對象識別確認和建檔立卡工作,并實行動態管理。
    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幫扶是基礎。我們要深入了解貧困的原因所在,以及群眾的真實需求,因地制宜地實施扶貧,做到一戶一策,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的前提下,要真正走進農牧民家中,進一步了解貧困農戶致貧的原因是什么,分類做好登記,確定好貧困戶的貧困類型,因戶施策,做到幫扶精準。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管理是保證。要對扶貧措施及效果跟蹤檢測,為推動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科學發展提供依據。精準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保證。做好扶貧對象的精準管理,年終根據扶貧對象發展實際,對扶貧對象進行調整,使穩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使應該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做到精準管理。
    總之,扶貧攻堅貴在精準。精準扶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做好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社會力量都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立下愚公志,扎扎實實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

     
    
  • 上一篇:讓“百姓意識”落地有聲
  • 下一篇:有效公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