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錨定發展的“民生坐標”

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3日

    ■平

    新年將近,我們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再進一步,時間越緊迫,越要在補齊發展短板上多用力。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就環境、養老、住房、食品安全等百姓關切的6件民生大事提出一系列務實的解決方案。重民生、重細節、重落實,將發展方向錨定在“民生坐標”上,改革發展才更有“穩”的基礎、“進”的動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靈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實實在在地把民生保障好、改善好、提升好。多年來的實踐表明,牢牢錨定“民生坐標”,改革發展才不會偏離方向。

    現實地看,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鞏固“穩”的基礎,重在民生;積蓄“進”的力量,也在民生。黨和政府向來重視就業這個民生之本,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3年來首次低于5%。同時,破解民生難題、回應民生關切、滿足民生需求也會增添發展動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養老金并軌……這些年,每一項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舉措,無一例外地釋放出更多更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支撐了消費、擴大了需求,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醫療、養老等“基本盤”夠穩,進一步推動改革發展就有了底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了源源不竭的動力。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錨定發展的“民生坐標”,就是在不斷淬煉發展的“成色”,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擁護、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所在。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錨定發展的“民生坐標”尤為關鍵。一方面,保基本的力度不能減弱,要牢牢守住養老金發放等底線,繼續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另一方面,應持續加大民生領域的改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困難、最現實的問題,在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創業創新等方面發力,讓群眾看得見改革紅利、摸得著發展實惠,進一步催生發展的新動力。將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更好統籌起來,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凝聚起最深厚的偉力。

    


  • 上一篇: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下一篇:全面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