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26日
◎顏磊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旅游業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環,是典型的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海螺溝發展以旅游開發為支撐,1987年10月開營至今已30周年。海螺溝30年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史。
一、生態資源是海螺溝發展的核心優勢
綠色生態是海螺溝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海螺溝作為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是“蜀山之王”貢嘎山的問鼎畫卷、令人神往的“香巴拉門戶”和進藏旅游第一站。海螺溝擁有多種世界級的生態資源,特別是以圣潔的雪山美景、磅礴的冰川景觀、豐富的溫泉資源、奇特的紅石景觀、多樣的生物資源等聞名于世。
二、生態景區是海螺溝發展的核心品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的轉變必定帶動工作方式方法的變革。
堅持一以貫之的生態理念。上世紀80年代,因經濟建設需要,木材采伐成為海螺溝產業支柱,特別是在國營森工、地方林業、群眾自用材“三把斧頭”的“共同努力”下,海螺溝地區遭到掠奪式采伐,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為避免走上“吃子孫飯、斷后人路”自我毀滅道路,州委、州政府和瀘定縣委、縣政府決定在海螺溝地區停止采伐天然林,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游產業,從此海螺溝走上了一條環境保護與地區發展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舉奠定了海螺溝生態景區地位。 堅定不移的生態方向。進入新世紀,海螺溝探索實施了“廁所革命”“垃圾銀行”等一系列環境保護創新性舉措,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成效卓越。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海螺溝把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正以山地休閑度假為核心產品,爭創國際山地溫泉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海螺溝國家公園,著力構筑海螺溝生態文明新家園。
收獲滿滿的生態回饋。在生態文明理念踐行和弘揚過程中,海螺溝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先后被評為中國森林公園發展三十周年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最佳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公眾最喜愛的四川十大國家森林公園氧吧、最具魅力戶外休閑目的地、2016年度最佳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等榮譽稱號,旅游接待呈快速增長態勢,2018年1至8月,海螺溝景區接待游客152.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06億元,同比2017年分別增長20.13%、20.19%。
三、生態保護是海螺溝發展的核心要素
綠色生態是海螺溝建設的基底,也是推進全域旅游、促進產業融合、實現脫貧奔康的基礎,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穩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是海螺溝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路徑的關鍵。
以解放思想促生態保護。提高政治站位。保護綠色生態、發展旅游產業是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藏區作出的“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尊重群眾意愿”等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舉措。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保護與治理一起抓,確保不欠“新賬”,還清“舊賬”,為全域旅游發展厚植生態本底。還清“舊賬”,扎實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根據問題項目建設時間、建設地點、與法定規劃的關系和整改要求,優化整改方案,確保盡快完成整改并銷號。不欠“新賬”,全面梳理生態保護薄弱環境,嚴防破壞生態行為的出現,扎實推進農村污水、生活垃圾、農田保護等規范化處理,堅持規劃先行,堅持項目準入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牢樹生態理念。以生態理念凝聚發展共識,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以資源保護為基礎,以科學規劃為關鍵,促進資源深度開發,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持久保護,避免顧此失彼、急功近利、得不償失。
以完善設施促生態保護。完善環保設施。穩步推進農村廁所100% “旱改水”、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和廢棄物深度資源化項目;提升磨西鎮污水處理廠運轉效益;引導分散化上規模的游客接待企業建設生活污水規范化處理設施,確保鄉村污水規范化處理、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完善服務設施。力爭在紅石公園區域修建保護性景觀平臺;扎實推進海螺溝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集人性化、保護性和體驗性于一體的索道出口至三號營地段、月牙湖至城門洞段特色旅游步游道,最大限度保護游客途經區域生態;優化“廁所革命”“垃圾銀行”等特色環保設施布局并強化管理;進一步優化提升城鎮道路、交通組織、游客集散、城市管網、給排水、垃圾清運、環衛廁所等服務設施,最大限度減小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以產業融合促生態保護。突出農旅融合。圍繞旅游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探索推行“公司+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發展模式,積極打造鄉村精品酒店、鄉村休閑旅游示范片,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旅游服務和環境保護。突出文旅融合。積極同全省高校團委和部分青年社團研學,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茶馬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內涵,注重文化產業的包裝與開發,做深、做透、做大紅軍長征、茶馬古鎮和民族風情文章,積極打造文化精品大戲,形成差異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突出體旅融合。以“體育+健康+旅游”為主題,大力引進和培育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強的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運動休閑活動,開發科普探險、研學康養、極限挑戰等產品。突出商旅融合。籌備2018海螺溝國際美食節,逐步推廣“艷遇麗江、邂逅磨西”品牌形象,啟動海螺溝“十大必吃菜肴”“十大必住酒店”“十大必買的產品”等品牌工程建設行動,樹立產業品牌。
以全民參與促生態保護。在“治臟”上下功夫。集中整治環境,組織群眾每月2次對村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清理,在通村公路沿線、群眾集中居住區域增設垃圾桶、垃圾池,購置垃圾清運車,加大清運力度;集中曝光懲戒,對家庭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群眾予以曝光,評選并表彰宣傳環境優良戶,引導群眾向先進看齊、向標桿看齊;注重點滴提升,引導群眾按照“弄干凈、搞整齊”的標準,明確環境衛生和個人生活習慣每日、每周、每月中的點滴注意事項,相互督促,久久為功;逗硬村規民約,將環境衛生、護林防火等注意事項納入村規民約,堅持獎懲結合、懲罰分明;規范家畜管理,修建家禽家畜圈舍,人畜分離,集中圈養,規范管理,提升村容村貌。在“去亂”上下功夫。從嚴管控房屋建設,從嚴管控臨時性建筑、永久性建筑和附屬設施建設,嚴禁私搭私建、亂搭亂建、超高建設、超面積建設、不按審批要求建設,開展城鄉提升專項整治,拆除430處、2.95萬平方米違法違規構(建)筑物;從嚴管控土地利用,強力打擊非法占用土地、私下買賣土地、炒賣土地、轉讓土地等違法行為;從嚴管控城鄉環境,按照“弄干凈、搞整齊”的要求,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生產生活污水管控和生產生活垃圾資源化規范處理。在“提升”上下功夫。強化游客管理,在景區內實行全面禁煙舉措,禁止一切社會車輛進入景區,限定景區每日最大游客承載量,劃定游客游覽區域;強化日常管理,注重消防等森林防火重點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增強應急救援力量,全方位、立體化、無盲區開展宣傳教育;激發保護意識,繼續開展以“貢嘎山冰川保護、森林環境保護、山地旅游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海螺溝國際山地論壇,改變挖山伐木、涸澤而漁的落后理念,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作者系海螺溝景區黨委書記、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