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走持續穩定區域經濟發展之路

甘孜日報    2020年09月29日

◎湯紅蒂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還是甘孜州成立70周年。今年,甘孜州所有貧困縣(市)要脫貧摘帽,全域實現脫貧。脫貧后還有少量脫貧任務,還面臨增強“造血”機能,走出持續穩定區域經濟發展之路,雖有“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政策扶持,但可以肯定的是,脫貧扶持優惠政策會逐步縮減,更多需要地方經濟持續發展戰略支撐,綜合施策、持續發力,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不斷提升脫貧質量和成效,確保脫貧戶穩定脫貧,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剛剛脫離貧困之列的甘孜州來說,無疑對于經濟持續增長有著一定程度負面影響,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為此,在全域脫貧之機,應進一步厘清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素,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尋求高質量生態經濟發展路徑。

一、堅持既定發展戰略不動搖

從“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到“十三五”規劃,甘孜州經濟發展總體目標沒有大的改變,即加快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精心組織實施扶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六大戰略,確保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看出,政策一直具有連續性,大政方針沒有改變,總體目標沒有改變。事實證明,這是符合甘孜州實情,有針對性有正向反饋的發展戰略。甘孜州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甘孜最大的資源是生態,最缺乏的是市場主體,最主要的依靠是投資拉動,最優的路徑是全域旅游,進一步提出“三創聯動”目標,取得了全域脫貧的光輝戰果,也取得了州內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良好成績。從今年起,甘孜州經濟發展必須更加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立足實情、審時度勢、充分發揮后發優勢,不斷吸收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走出適合州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做好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銜接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正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做好二者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2018年5月,我州正式啟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在康定、瀘定、丹巴3縣(市)42個村先期開展試點示范建設,全面實施精準脫貧攻堅、特色產業融合、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鄉村社會善治、鄉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7項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全力打造282個示范村。目前,在政策上還存在各自為陣、互不銜接的現象,實踐中也存在資金投入與使用監督各自獨立的情況,今后還需不斷探索,改進措施,推動脫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力度

自全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以來,甘孜州第三輪、第四輪“甘推”工程已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州交通在“十三五”期已累計完成投資509億元,交通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出行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雅葉高速雅康段已建成通車,瀘石高速破土動工,今年川藏鐵路也開始前期工程建設,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四川“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的實施,甘孜交通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機遇,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長足發展,但商品生產及流通、旅游等產業發展,受基礎設施因素制約影響程度深,縱觀甘孜州的基建現狀,與現代經濟發展的形式是不契合的,給相應產業造成了發展阻礙。下一步,還需要推進交通先行、城鄉提升戰略,建設諸如新都橋現代商貿、稻城亞丁機場空港等物流貿易項目,加快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四、因地制宜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甘孜州光照充足,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植物營養累積,特色農牧業發展前景大。一方面,已建成蔬菜、羊肚菌、蘋果、仙桃、水果等特色產業基地,但種植地點分散、規模小、產量低,包裝儲藏、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還不完善,還需要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創建甘孜自有品牌、擴展銷售渠道,提高農牧民收入,形成產業發展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應用,突破地域限制,以飛地園區建設為契機,吸引外部資本,加快建設青稞基地、蔬菜基地、牦牛養殖基地、冷鏈物流基地的規模化運營,開辟農牧業全產業鏈、循環發展的現代化增長模式,推出高質量、高性價比、高度品牌化的高原特色產品。

五、繼續發展全域旅游

甘孜州是全省旅游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是我們長久以來的旅游發展目標。2016年2月,甘孜州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有了這樣的發展基礎,優先發展旅游業是大勢所趨。必須著眼全域布局,通過旅游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加強旅游同一二三產的融合度,真正實現旅游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推進經濟創新高。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風景民俗吸引游客。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趁此“休整”之機,提前謀劃旅游產業復蘇,抓緊對景區、賓館、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完善,力爭疫情結束后以煥然一新的面貌亮相,達到賞心悅目、方便快捷、安全有序的旅游體驗;要全面整合,減少地方壁壘,加強旅游區域協調發展,如康東地區以“康瀘新一體化”視角站高望遠,高質量策劃和重構景區規劃,加大文旅融合步伐,打造具有強影響力的旅游品牌,積極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六、培養壯大新興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地區發展的狀況,直接受制于新資源的集聚利用情況和新經濟的培育發展狀態。甘孜州雖然經濟基礎落后,但近年來在引入新科技新產業上也有可圈可點的成績。因此,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本地區現有的傳統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手段,提升環保水平,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提級;要立足長遠,深入思考謀劃傳統產業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如加快推進水電鋁材、水電硅材一體化項目建設,加快補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短板,不斷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數字農業;要抓緊抓實抓好康養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康養小鎮、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新業態新產品培育和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推動文旅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消費需求。

七、積極對接區域間協同發展

甘孜州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沖刺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突出,如任由其發展下去,會直接影響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必須要以區域發展布局統籌生產力布局,著力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短板。地方政府應當發揮更大作用,在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資金引入上下功夫,主動對接,加強與環成都經濟圈、對口支援地區(廣東省及省內地區)的聯系協調,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健全對口支援“三州”制度,抓住“成渝經濟帶”發展機遇,加強與成渝地區的經濟聯系與往來,更好地把‘山’邊的資源、勞動力、生態等優勢,與‘海’邊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補強薄弱環節,解決發展短板,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作者為州委黨校高級講師)


  • 上一篇: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 下一篇:精準打好“組合拳” 有效推動”三創聯動”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kbsp/6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