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12日
學習貫徹鄉村振興促進法體會之一
◎楊志貴
為全面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立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頒布實施了鄉村振興促進法。該法共十章、七十四條,涵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方面面,是我國第一部直接以鄉村振興命名的法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法律保障。各級人大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目的意義,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踐要求,充分發揮人大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職能作用,依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目的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安排。制定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的法律體現。各級人大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重大意義,全面有效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是農業產業化、園區化;農民職業化、專業化;農村宜居化、市民化;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基地區域化、特色化;生產機械化、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綠色化;經營商品化、市場化;環境生態化、優美化;服務均等化、社會化。具體講就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高農牧民收入;著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不斷豐富和優化農業品種結構;著力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著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著力推廣適用先進科技,不斷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著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著力推進宜居鄉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豐富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著力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不斷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級人大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依法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物質基礎、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條件、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任務。各級人大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依法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村富起來。
要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實現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具體體現。產業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生態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文化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人才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組織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各級人大要深刻領會鄉村“五大振興”的科學內涵,依法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統籌推進鄉村均衡發展,著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依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踐要求
制定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重要舉措,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是系統總結“三農”法治實踐、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三農”法律體系的重大成果,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人大要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踐要求,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切實抓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貫徹實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
要準確把握依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依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和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各級人大要圍繞職能職責依法助推鄉村振興工作。要聚焦產業興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業全面升級。產業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法律第四條規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第二章專門對產業發展作出了規定。從我州情況看,實現產業興旺的核心是要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方式,提高農業比較效益。關鍵是要遵循農業農村發展規律,按照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做優產業布局、做強特色產業、做大產業基地、做實產業園區、做響區域品牌、做精產品加工、做活市場營銷,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聚焦生態宜居,推動鄉村生態振興,促進鄉村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讓農牧區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要聚焦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鄉村全面進步。鄉風文明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保障。法律第四章專門對文化繁榮發展做出了規定。要切實把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擺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傳承、創新和利用,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生活。要聚焦治理有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促進農村和諧穩定。治理有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提。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突出抓好鄉村依法治理、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進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村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民風家風淳樸、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要聚焦生活富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生活富裕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生活富裕的關鍵是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法律第二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鼓勵支持農民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要多渠道拓寬農民就業增收門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要加大創新創業力度,多渠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工資性勞務收入;要制定出臺更加優惠的強農政策,多渠道增加農民政策性轉移收入。
(作者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