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建華
1月25日,康定市內氣溫驟降到零下19度,據州氣象局提供的(25~31日)天氣預報資料顯示,康定、九龍等地低溫還將持續,在極寒天氣下,如何預防兒童“寒潮病”?28日,州醫院兒科主任夏成告訴記者,連日來,兒科住院部病人迅速激增,兒科病床告急,原本62個床位,卻有65個患者,新生兒只有20個床位,卻有21名患兒前來就診,每天進出醫院的病人在30人左右。
據夏成介紹,兒童患者主要是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肺部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結核嚴重感染等,約占就診人數的80%,其中不乏危重病患者。其次是消化系統疾病,病毒性腸炎患者較多,患者多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新生兒患病也不少,夏成介紹說,主要是部分產婦在家里生產,由于不懂專業護理知識,造成新生兒臍帶感染,細菌進入血液,嚴重者引起敗血癥。家屬束手無策時,才帶著新生兒前來就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夏成建議產婦盡量到醫院接受專業分娩護理,家屬和媽媽要多學習新生兒護理知識,要及時更換尿不濕,多觀察新生兒的體征,若出現不明癥狀,應及時送醫,不要盲目處理而耽誤了治療時機。
“在極寒天氣,孩子最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和胃腸功能紊亂問題。”夏成介紹,受氣溫驟降的影響,這段時間前來醫院就診的患兒,都是以這兩類疾病為主。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發熱、咳嗽、流鼻涕、喘息等,胃腸功能紊亂主要包括腹痛、腹瀉、嘔吐、排便異常。
“寒潮天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受寒潮影響最易發作。”夏成介紹,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出現咳嗽、咯痰、氣促癥狀明顯加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可出現雙下肢水腫;支氣管哮喘患者出現咳嗽、喘息、氣急、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支氣管擴張癥患者出現痰量增多,黃膿痰,痰難咯出,甚至出現咯血;部分呼吸道疾病患者出現發熱等癥。
夏成分析,人在寒冷環境,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寒潮所致的暴冷氣候空氣的溫度顯著降低,氣溫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變得干燥,容易發生細小的破裂;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損傷,令細菌及病毒容易在呼吸道生長。而冷空氣的刺激,可使氣道反應性增高,誘發喘息發作。
夏成提醒,極寒天氣要預防呼吸系統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避免感冒誘發急性發作;出行應佩戴口罩,防塵保暖;盡量少去市場、影劇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凈化環境,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要勤洗手、勤漱口。
28日中午時分,記者走出兒科時,還有家長送孩子前來住院,醫院不得不采取加床的方式,解決病床不足的問題。夏成提醒家長,春節和藏歷新年即將來臨,家長千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健康,不要讓孩子在醫院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