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爐城鎮折多塘的觀光道路成為新村的一道風景。

雅拉鄉組織村民在公路沿線開展義務種花。
■周燕 魏麗雯 文/圖
“道路寬了、房屋亮了、城市綠了,我們康定的顏值也越來越高了!”說起這兩年城市市容市貌的變化,家住康定市北三巷的市民楊浩由衷地感嘆。
去年以來,康定為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三節”,在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進程中,以民生需求為出發點,大力實施道路暢通、亮化和綠化工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民生城建帶來的便捷和舒適。
同時,該市將2016年確定為“城鄉提升項目推進年”,投入資金2000萬元,大力實施城鄉提升戰略,科學確定城市主體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嚴格執行規劃,堅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全面加強市政建設,有效治理城市。
據了解,該市將新城老城區及周邊國省干道旅游干線劃分為“五片四線”,統籌推進城鄉提升戰略。實施國省干道旅游干線(即北木路、榆磨路、G318線鴛鴦壩至新都橋段)標示標牌規范、農房風貌改造、民居庭院打造、公路沿線綠化等一批示范工程。同時,加強城鄉建設管理,強化車子、渣子、攤子、棚子、牌子、桿子、樹子、房子、旗子以及供電、通信線路“九子一線”整治。
今年四月,結合該市“五片四線”提升工程建設,雅拉鄉各村積極開展了各類“整潔庭院內外,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在全鄉范圍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三道橋村村民投工投勞在新興村紀念碑至三道橋村與魚斯村交界處公路沿線約2000米開展義務種花活動;王母村和魚斯村的村民對木格措景區沿途綠化,植物進行盆栽;中古村提倡每人種一棵樹,育本地野生小葡萄苗1500株,綠化家園。
同時,該市還圍繞“四態”下功夫,挖掘情歌元素和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積極發展商貿流通和消費服務業,實現“吃有特色、住有品位、購有去處”。科學定位城市形態,突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融合城市特性。因地因時制宜抓綠化、搞美化,打造道旁樹木成蔭、四季底色分明的國道318最美景觀大道。
“康定的公廁裝修好了,沒人守也不收費了。”近日,不少市民發現,位于州群藝館旁的公廁內煥然一新,守在門口收費的大爺也不見了。
為喜迎“三節”,該市投入200余萬元啟動了新老城區17座公廁改造工程,并將在7月底改造完畢后,全部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
該市市政管理局局長楊恒說:“目前,已經完成將公廁管理納入康定城市環衛服務公開購買,成功進行了招標,公廁免費后服務質量和衛生狀況不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城區“屋頂亂搭”、公路沿線未經許可修建的廁所、加水點、攤位、廣告牌和其它影響風貌美觀的臨時建(構)筑物、棚圈、不規范圍墻等是康定城鄉拆除不規范建筑物攻堅戰突破的重點。去年以來,該市亮明法治底線,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組建協調辦、執法整治、打擊處置等6個工作機構,分宣傳教育、自行拆除、建章立制等5個階段,每天匯總更新拆違數據,每周碰頭研判推進情況,每月聽取一次拆違匯報。出動了上千名干部職工和志愿者參加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大會戰。由市領導牽頭,分25個片區開展拆除違章建筑活動。
截止目前,該市城區729處違建,已拆除446處,公職人員已基本主動拆除,其余居民的違建拆除將進一步推進。該市拆遷辦有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圍繞“五片四線”工程建設,堅持把拆除不規范建筑物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盯牢階段目標,盯緊工作任務,負重前行,攻堅克難,以實際的成效取信于民,讓康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三節”的到來。